大屋连甍小容足,栋宇以来非一木。
豫章不是十围樗,受命于天何得独。
君莫厌老大蓬蒿间,应龙虹梁果非福。
虚堂昼静闻丁丁,溜雨枯皮在空谷。
大屋连甍小容足,栋宇以来非一木。
豫章不是十围樗,受命于天何得独。
君莫厌老大蓬蒿间,应龙虹梁果非福。
虚堂昼静闻丁丁,溜雨枯皮在空谷。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的《题寿樟亭》。诗中,诗人以寿樟亭为背景,通过描绘大屋的壮观与樟树的特色,表达了对自然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人指出大屋虽宏伟,但每一栋梁并非一木所能承载,暗示了建筑的精巧与工程的艰辛。接着,他将目光转向亭子中的寿樟,虽然其直径可能不足十围(古代一围约等于两尺),但其坚韧不拔,象征着长寿和坚韧的生命力,暗示了樟树受命于天,非寻常树木可比。
诗人进一步告诫读者,即使在看似平凡的老大蓬蒿之间,如寿樟这样的生命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暗示人不应轻视平凡,而应欣赏生命的多样性和坚韧。同时,"应龙虹梁果非福"一句,借应龙神话中的虹梁寓意吉祥,表达寿樟亭的建造或许并非单纯的物质福祉,而是蕴含着更深的精神寓意。
最后,诗人通过"虚堂昼静闻丁丁,溜雨枯皮在空谷",描绘出宁静的白日里,只有雨滴敲打在干枯的樟皮上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沉的意境,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坚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樟树为载体,寓言人生哲理,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和命运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生活的深沉感慨。
带雪。向南枝,一朵江梅坼。许多时、甚处收香白。
占千葩百卉、先春色。拟莹洁。正广寒宫殿人窥隔。
销魂处、画角数声彻。暗香浮动黄昏月。
最潇洒处最奇绝。孤标迥、不与群芳列。
吟赏竟连宵,痛饮无休歇。输有心牧童偷折。
素苞淡注。自是东君试。
占断陇头光,正雪里、前村独步。
一枝竹外,日暮怯轻寒,山色远,水声长,寂寞江头路。
小桥斜渡。人静销魂处。
淡月破黄昏,影浮疏、清香暗度。
竹篱茅舍,斜倚为谁愁,应有恨,负幽情,惟恐风姨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