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将来发去烧,从新接起旧枝条。
虽然未历风霜苦,自是先沾雨露饶。
三四锹泥牢护足,二三皮蔑紧缠腰。
东君看顾归家后,分付儿童莫去摇。
老干将来发去烧,从新接起旧枝条。
虽然未历风霜苦,自是先沾雨露饶。
三四锹泥牢护足,二三皮蔑紧缠腰。
东君看顾归家后,分付儿童莫去摇。
这首诗描绘了朱元璋对接树这一园艺活动的细致关注与深情投入。通过“老干”与“新枝”的对比,诗人巧妙地隐喻了新生与传承的和谐共存。老树虽已历经风霜,但其生命力并未消逝,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下来——通过接枝的方式,将新生命引入,既保持了原有的生命力,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虽然未历风霜苦,自是先沾雨露饶。”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新枝在接树过程中的特殊待遇,仿佛它已经提前享受到了自然界的恩泽,预示着它未来的茁壮成长。这种比喻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也寄托了他对新生事物寄予厚望的情感。
“三四锹泥牢护足,二三皮蔑紧缠腰。”这两句则具体描述了接树的技术细节,强调了保护新枝的重要性。通过精心的泥土覆盖和缠绕,确保了新枝稳固生长的基础,体现了对新生事物的呵护与支持。
最后,“东君看顾归家后,分付儿童莫去摇。”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之神(东君)的敬畏以及对后代子孙的告诫,希望他们能珍惜并保护这些新生的事物,不轻易破坏它们的成长环境。这不仅是对园艺技术的尊重,更是对生命、自然规律以及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朱元璋作为一位皇帝对园艺事业的热爱与投入,更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哲思,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
南服苦凋瘵,民物思来苏。
明公早脱颖,衣绣蹑亨衢。
持节佐乌府,秋月照冰壶。
清浊奋激扬,仁恩益覃敷。
黎庶赖休养,奸豪绝根株。
轺车一以到,老稚咸欢呼。
至今江浙间,下吏无贪污。
伫期膺峻擢,同步丹墀趋。
云何遽行迈,离思纷郁纡。
往矣慎勉㫋,功业讵能逾。
龙洞朝云薄,牛山暮霭冥。
一天风淅淅,千里雨泠泠。
幽壑涛飞箭,虚檐溜建瓴。
空中无走电,地底不轰霆。
红湿千株杏,青滋五叶蓂。
汗潮苍石础,泽润碧窗棂。
墙外迷楼观,桥边失渭泾。
隔巢鸠谷谷,在野马駉駉。
年稔逢人说,欢声到处听。
故乡归未得,客枕梦初醒。
返哺惭乌鸟,伤怀忆鹡鸰。
沁园春欲暮,且醉酒双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