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年首初春,□□改故迎新。
李玄附灵求学,树下乃逢子珍。
项托七岁知事,甘罗十二相秦。
若无良妻解梦,冯唐宁得忠臣。
正月年首初春,□□改故迎新。
李玄附灵求学,树下乃逢子珍。
项托七岁知事,甘罗十二相秦。
若无良妻解梦,冯唐宁得忠臣。
这首诗巧妙地融入了十二个月份的典故,以寓言的形式展现了一种哲理思考。从“正月年首初春,□□改故迎新”开始,诗人通过“□□”这一空缺,巧妙地引出了后文的典故,暗示着时间的更迭与事物的变迁。接下来,“李玄附灵求学,树下乃逢子珍”一句,借用了李玄求学的故事,隐喻了在努力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重要的启示或机遇。而“项托七岁知事,甘罗十二相秦”则分别引用了项橐七岁便能解答孔子难题和甘罗十二岁即被秦王任命为丞相的典故,强调了年轻时的智慧与成就。
“若无良妻解梦,冯唐宁得忠臣”则通过冯唐的故事,表达了即使有卓越的才能,也需要适当的时机和环境来发挥。这里“良妻解梦”象征了理解和支持的力量,而“冯唐”则是对有能力但未得到充分施展的人的比喻。整首诗通过这些历史典故,探讨了个人成长、机遇、智慧与支持之间的关系,以及时间流转中不变的人性价值。
幻化无穷,天巧难觑。
诸香妙华,种种呈露。
都随春来,亦随春去。
缤纷颠倒,与空同处。
此华希有,周流四序。
雨风雾烟,盈虚朝暮。
以何因缘,其体坚固。
无颜色染,无开落故。
新寒荡馀暑,小雨结离愁。
行人向西去,江水自东流。
我趁孤船归,回肠车万周。
假寐桨声中,清梦何悠悠。
恍若传两翼,飘然得浮游。
仙风入山骨,佳气遮林丘。
尘外人物古,云间楼殿幽。
自念此何许,而容区中囚。
旁有老人笑,谓予失初谋。
贪前慕垂饵,遂为香所钩。
今兹穷瘁身,抱病炎荒陬。
终岁骨肉念,百年离合忧。
俛默事迎送,嗟嗟亦良羞。
予欲从之拜,江波拍船头,危坐记傥恍,熏心省愆尤。
玉玷容可磨,水跌那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