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居何异武陵津,一片闲云自在身。
沮溺偶随南亩隐,羲皇聊寄北窗人。
流年可叹如朝槿,上古谁云有大椿。
借问辽东仙鹤去,归来城郭几回新。
深居何异武陵津,一片闲云自在身。
沮溺偶随南亩隐,羲皇聊寄北窗人。
流年可叹如朝槿,上古谁云有大椿。
借问辽东仙鹤去,归来城郭几回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施隐君的隐士形象,通过其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展现了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宁静之美。
首联“深居何异武陵津,一片闲云自在身”以“武陵津”比喻隐居之地,暗示此处如同世外桃源,施隐君如同闲云般自由自在,不为尘世所拘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颔联“沮溺偶随南亩隐,羲皇聊寄北窗人”中,“沮溺”指春秋时的两位隐士,这里借指施隐君偶尔跟随农夫耕作,过着简朴而自然的生活;“羲皇”则借指远古时代,施隐君在北窗下寄托心灵,仿佛回到了远古淳朴的时代,表达了对简单生活和自然和谐的向往。
颈联“流年可叹如朝槿,上古谁云有大椿”运用了朝槿(朝开暮落的花)和大椿(长寿的树)的典故,感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同时表达了对长寿与永恒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生命的赞美。
尾联“借问辽东仙鹤去,归来城郭几回新”以辽东仙鹤的传说,象征着施隐君追求的精神境界,无论外界如何变迁,他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纯净,如同仙鹤一般,自由飞翔于天地之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施隐君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时间流逝、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我昔求道时,径历数千崖。
浮游八荒外,徒跣身无衣。
东过日出界,西寻清山累。
足底重躎生,手中抱少微。
道见西王母,问我子何归。
耻身不学道,意欲觅仙师。
感我精诚至,乞我鞋以衣。
尔乃得学道,仙气渐微微。
父母怪我晚,昼夜悲嗥啼。
大道与俗返,一往不复归。
高志日日远,不觉心肝摧。
虽得不死道,日月垂微微。
心精不退转,今作天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