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宣义死堂堂节,死到师山义亦明。
家国两人均患难,干戈满地正纵横。
聊因心画通相感,未必渔竿果可旌。
何处江湖无此碣,几人标榜有高名。
龙跳旧刻还堪拓,燕贺新亭又喜成。
岳势不迷人仰德,石痕固在字含贞。
萧萧风雨鬼神泣,汹汹波涛鱼鳖惊。
一个聘君孤搆耳,乾坤今许作双清。
忠宣义死堂堂节,死到师山义亦明。
家国两人均患难,干戈满地正纵横。
聊因心画通相感,未必渔竿果可旌。
何处江湖无此碣,几人标榜有高名。
龙跳旧刻还堪拓,燕贺新亭又喜成。
岳势不迷人仰德,石痕固在字含贞。
萧萧风雨鬼神泣,汹汹波涛鱼鳖惊。
一个聘君孤搆耳,乾坤今许作双清。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郑公钓台》描绘了对忠臣郑公的敬仰和对其高尚节操的赞美。首联“忠宣义死堂堂节,死到师山义亦明”直接赞扬了郑公的忠诚与节义,即使在生死关头,其精神依然光明磊落。颔联“家国两人均患难,干戈满地正纵横”通过写国家和个人的共同困境,强调了郑公在乱世中的担当。
颈联“聊因心画通相感,未必渔竿果可旌”表达了对郑公隐逸生活的理解,认为他的内心世界深沉而感人,但并不意味着他逃避责任。尾联“何处江湖无此碣,几人标榜有高名”进一步肯定了郑公的名声,指出他的事迹广为流传,无人能及。
中间两联通过景物描写,如“龙跳旧刻还堪拓,燕贺新亭又喜成”,展现了郑公钓台的历史痕迹和新建亭阁的喜庆气氛,以此烘托出郑公的威望。最后两句“岳势不迷人仰德,石痕固在字含贞”以山岳之峻峭比喻郑公的品德,石头上的文字象征其坚贞不渝。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赞扬了郑公的忠诚与节义,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绿股分钗,素肌同帐,蛎粉墙阴无数。
桃叶江南,木兰塞北,离恨者回都补。
团圆别样,应省识东皇心苦。
一窝儿倚玉搓香,旧家门巷曾遇。
真个把二乔深贮。不字也双栖,锁春前度。
湘水三妃,骊山五队,添足十眉图谱。
青溪照影,认多少小姑居处。
叹花天命寡千红,美人迟暮。
冷淞照影话旧游,霜枫醉倚貂冠。
温酒帘栊,背花行李,闲鸥去住偏难。梦嫌水宽。
问甚时飞到镫前。
听春声似隔天涯,小楼吴语夜香寒。
那时载人双桨,载秋魂一个,未蜕枯蝉。
怨叶初红,愁波空碧,问他可寄人笺。隔云送船。
谢远山眉黛娟娟。任苏台换尽斜阳,有情终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