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
《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全文
唐 / 郎士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

共是悲秋客,那知此路分。

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

陶令门前菊,馀花可赠君。

(0)
注释
暮蝉:傍晚的蝉鸣。
不可听:不再悦耳。
落叶:落叶声。
岂堪闻:难以忍受。
共是:同样。
悲秋客:悲秋之人。
那知:却不知。
此路分:此路将我们分隔。
荒城:荒废的城池。
背流水:背对着流水。
远雁:远处的大雁。
寒云:寒冷的云层。
陶令:陶渊明。
门前菊:陶渊明家门前的菊花。
馀花:剩下的花朵。
赠君:赠予你。
翻译
傍晚的蝉鸣已不再悦耳,落叶声更让人难以忍受。
同样为悲秋之人,却不知此路将我们分隔两地。
荒废的城池背对着流水,远处的大雁飞入寒冷的云层。
想起陶渊明家门前的菊花,剩下的花朵或许能赠予你以慰藉。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作品,名为《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离别时的悲凉和无尽的情感。

首句“暮蝉不可听”,蝉是指一种晚上的昆虫,它们的鸣叫声往往令人感到凄凉。这里用“不可听”而不直接说“凄凉”或“悲哀”,体现了诗人对景物感受的深刻和细腻。

第二句“落叶岂堪闻”则是通过秋天的落叶来渲染氛围,落叶声在古代文学中常常与离别相联系,这里强调的是听觉上的不忍卒听,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悲凉。

第三句“共是悲秋客”,直接点出诗人的情感状态,“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常见主题,指的是对秋天的愁绪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尽哀伤。这里将自己定位为“悲秋客”,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一种普遍的情怀。

第四句“那知此路分”则是说在这离别之际,连路都要分开去,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无奈和哀伤。

第五句“荒城背流水”,描绘出一幅荒凉的画面,古老的城墙背对着河流,这种景象增添了一份萧瑟和孤寂。

六七两句“远雁入寒云,陶令门前菊”则是通过高飞的鸿雁和小小的菊花来强化诗中的悲凉气氛。鸿雁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离别,而这里它们飞入寒冷的云层,更添一份凄清。陶令门前菊则是指东汉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陶渊明,他喜欢种植菊花,后来成为文人隐逸的象征。

最后一句“馀花可赠君”,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这残留的菊花,想要送给所托之人,这里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自己无奈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离别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郎士元

郎士元
朝代:唐   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   生辰: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猜你喜欢

家酿新熟分送小壶·其一

酒熟黄花亦解颜,糟床声落梦魂间。

一壶往助齐眉饷,莫遣新愁上远山。

(0)

舒州清明二首·其二

试著轻衫问晓晴,野棠花下有清明。

不如独上江楼去,坐听春潮送橹声。

(0)

姜邦杰以四绝见寄因和之·其三

梅山诗集到中都,囊括三江带五湖。

却许严诗编杜集,傍观应作丈人乌。

(0)

次韵才叔屠苏绝句

底须却鬼写台符,一盏侵晨不可无。

老觉东坡翻倒置,奚为后我酌屠苏。

(0)

明日欲对通夕不成寐枕上赋墨梅诗还契师宿逋·其三

苍颜幸没黄尘里,清梦忽堕孤山涯。

处士桥边卷蓬相,痴儿莫讶得香迟。

(0)

啸风岩

人言风从虎,风岂虎所出。

吹万生一虚,石兄故无物。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