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著轻衫问晓晴,野棠花下有清明。
不如独上江楼去,坐听春潮送橹声。
试著轻衫问晓晴,野棠花下有清明。
不如独上江楼去,坐听春潮送橹声。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诗人穿着轻便的衣裳,漫步于野棠花下的景象,表达了对清明节清新氛围的欣赏。"试著轻衫问晓晴",以轻衫试穿,询问晨间的天气状况,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与喜爱。接着,"野棠花下有清明",在野棠花盛开的背景下,清明的氛围更加浓厚,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意境。
后两句"不如独上江楼去,坐听春潮送橹声",则展现了诗人独自登楼,静听春潮与船桨划过水面的声音的情景。这种选择远离尘嚣,沉浸在自然之中的行为,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也暗示了在繁忙生活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清明时节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九里河梁昔携手,酒酣共折城南柳。
春风六载忽吹过,浮云万事无不有。
馀生闭户忍寒饿,薄宦随方困奔走。
径从莲幕换青衫,犹胜兔园嘲白首。
我床昨夜破却瓮,君印何时大如斗。
肯将车服耀故人,未觉来往烦佳友。
从今出处可忘言,柳边重饮城南酒。
彭城陈师道,三州一学官。
高文曾苏敬,伟节章赵叹。
百世有斯人,嫡孙承后山。
君材中梓漆,壤错榛与菅。
藻芹味苦淡,辄当粱肉餐。
莫终三釜养,竟堕一毡寒。
荣枯数前定,出处身两难。
腐鼠或青冥,枳棘栖孔鸾。
升高足易蹶,恬处寝亦安。
逆君散花洲,西上捲雪滩。
睹比第一义,子佩正聚观。
士方从北学,音已变南冠。
俎豆器疑朴,诗书味转酸。
何人力不变,此道独追还。
金溪有陆叟,昔仕乾淳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