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非一色,一色岂成春。
同形不同性,何独疑于人。
春花非一色,一色岂成春。
同形不同性,何独疑于人。
这首诗以“春花”为题,探讨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相似与差异。诗人通过对比春日里不同颜色的花朵,引出“同形不同性”的哲理,即事物在外观上可能相似,但在本质或内在特性上却大相径庭。诗人进一步将这一观点延伸至对人的认知,提出为什么人们会怀疑彼此的本质,而忽视了表面相似性下的多样性。这种思考跨越了自然与社会的界限,触及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自我认知的深度。
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反问的手法,使得主题更加深刻且具有启发性。通过“春花非一色,一色岂成春”的开篇,诗人巧妙地引入了对多样性的赞美,随后通过“同形不同性,何独疑于人”的追问,引导读者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认知的过程。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更体现了其对人性和社会现象深刻的洞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作品。
出了罗浮洞。
有多情、梅花雪片,殷勤相送。
见说然琴鹤外,诗压牛腰较重。
去管甚、群儿嘲弄。
岭海三年持翠节,料无时、不作家山梦。
驰玉勒,归金凤。
金凤池,乃所居也。
一门朱紫环昆仲。
看阶庭、森森兰玉,慈颜欢动。
宰相时来须著做,且舞莱衣侍奉。
却不信、大才难用。
时事多艰人物少,便中兴、谁辨浯溪颂。
为大厦,要梁栋。
此是河清宴。
觉朝来、薰风满入,生绡团扇。
太守愁眉才一展,且喜街头米贱。
且莫管、官租难办。
绕砌苔钱无限数,更莲池、雨过珠零乱。
尽买得,凌波面。
家山乐事真堪羡。
记年时、荔支新熟,荷筒齐劝。
底事来寻蕉鹿梦,赢得乾忙似箭。
笑富贵、都如邮传。
做了丰年还百姓,便莼鲈、归兴催张翰。
看卿等,上霄汉。
璎珞珠垂缕。
看花冠、端容丽服,补陀岩主。
只坐尘缘蹉一念,朱紫丛中得度。
人世福、夫人兼五。
银鹿诸孙来定省,对金屏、绣幕辉云母。
人顶礼,柳行路。
所居地名柳行。
朝朝口诵琅函句。
觉从来、寿人福善,老夭无误。
消得天恩封福国,锦诰鸾翔凤舞。
听来岁、日边佳语。
上殿肩舆帘蹙绣,遣佳儿、扶掖天应许。
笑陈媪,三题柱。
有陈夫人者,
曾侍螭头立。
吐危言、婴鳞编虎,扶持熬极。
谁炼精金铸刚卯,气节毅然镇国。
肯顾恋、眼前官职。
碧水丹山持翠节,这幅星、特为吾闽出。
发义廪,无难色。
如今世道难扶植。
直远他、温公德量,魏公风力。
此事又关宗社福,仍系苍生休戚。
且称寿、公生人日。
炼得内丹成熟后,看河车、常运方瞳碧。
五百岁,作良弼。
明日元宵,蔼佳气、清凉金粟。
人道是、史君寿母,宴瑶池曲。
九十春来萱草茂,三千年后蟠桃熟。
看鳌头、名字未多时,分符竹。
熏宝篆,张银烛。
佳庆事,人人祝。
况平反阴德,在长生箓。
最喜芸香怀玉燕,安排锦帐骑银鹿。
待雕轩、文驷上堤沙,如天福。
层台云外,阅古今、多少兴衰成败。
老木千章,若个是、南国甘棠遗爱。
群籁号风,繁阴蔽日,有此清凉界。
宾朋在坐,朗然心目明快。
更向会景亭前,登高吊古,此景何人会。
岁岁春来春又去,独有灵台春在。
早稻炊香,晚禾摇穗,管取三登泰。
酿成春酒,把杯行乐须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