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何处访遗踪,短棹遥牵露苇丛。
半亩宫开山四面,三间楼占水当中。
清流祸且同元祐,点将编成数钜公。
薄暮渔村一声笛,白蘋红蓼起悲风。
读书何处访遗踪,短棹遥牵露苇丛。
半亩宫开山四面,三间楼占水当中。
清流祸且同元祐,点将编成数钜公。
薄暮渔村一声笛,白蘋红蓼起悲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通过“读书何处访遗踪”一句,引出对古代文人遗迹的探寻与追忆。接着,“短棹遥牵露苇丛”描绘了诗人乘着小船,在露苇丛中探索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神秘的氛围。
“半亩宫开山四面,三间楼占水当中”两句,以“半亩宫”和“三间楼”为载体,展现了建筑的规模与布局,暗示了这里曾是文人雅士聚会之所,四周环山,中间有一座楼阁,与水面相映成趣,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清流祸且同元祐,点将编成数钜公”两句,借历史事件“元祐党争”和“点将录”中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政治风云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古代文人命运的同情与思考。
最后,“薄暮渔村一声笛,白蘋红蓼起悲风”描绘了黄昏时分,渔村里传来的一声笛声,以及白蘋红蓼在晚风中摇曳生姿,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怀旧之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文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生活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向往。
力为君王乞得州,补天未了石还收。
人才自系国轻重,吾道亦关公去留。
殿角才辞槐影日,船头便转荻花秋。
竞誇祖帐都门外,谁识眉攒杜甫愁。
我是康庐旧冷官,梦魂今尚忆云端。
山将草色到天碧,泉带松声出谷寒。
仙观几年留鹤隐,古潭有日起龙蟠。
史君肯著诗料理,乞我蛮笺半幅看。
早叶初莺,晚风孤蝶,幽思何限。
檐角萦云,阶痕积雨,一夜苔生遍。
玉窗闲掩,瑶琴慵理,寂寞水沈烟断。
悄无言,春归无觅处,卷帘见双飞燕。
风亭泉石,烟林薇蕨,梦绕旧时曾见。
江上闲鸥,心盟犹在,分得眠沙半。
引觞浮月,飞谈卷雾,莫管愁深欢浅。
起来倚阑干,拾得残红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