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由真隐至枕峰寺·其二》
《由真隐至枕峰寺·其二》全文
宋 / 喻良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野外初凉冷,征衫亦未重。

檀栾溪上竹,勃窣道边榕。

秋意撩人切,岚光泼眼浓。

更寻天竺寺,却忆此高峰。

(0)
注释
野外:指远离城市或村庄的自然环境。
初凉:刚感受到的微凉秋意。
征衫:远行者的衣服。
檀栾:形容竹子青翠繁茂。
溪上:在溪流旁边。
勃窣:形容树木随风摇摆的样子。
岚光:山间的雾气或光影。
泼眼浓:强烈而鲜明,直入眼帘。
天竺寺:可能指某个著名的寺庙,天竺是古代对印度的称呼。
高峰:高山。
翻译
野外的秋意刚刚转凉,身上的衣服还不算厚重。
溪边的檀栾竹林青翠,路边的榕树婆娑摇曳。
秋天的气息强烈地吸引着人,山岚的光影浓郁得仿佛能泼洒进眼睛。
我想要再去寻找那座天竺寺,再次回忆起这座高耸的山峰。
鉴赏

这首宋诗《由真隐至枕峰寺(其二)》是喻良能所作,描绘了初秋野外的清新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变化。首句“野外初凉冷”写出了季节转换,野外的凉意开始显现,而“征衫亦未重”则暗示诗人旅途中的轻装简行。接下来,“檀栾溪上竹”与“勃窣道边榕”通过描绘溪边翠竹与路边婆娑的大榕树,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秋意撩人切”表达了诗人对秋意的深切感受,既有淡淡的哀愁,又有欣赏之情。“岚光泼眼浓”则运用拟人手法,形容山岚之色浓厚如泼墨,给人以视觉冲击,强化了秋天的韵味。最后两句“更寻天竺寺,却忆此高峰”,诗人决定前往天竺寺,但途中不禁回想起这一路所见的高峰,流露出对眼前景色的留恋和对寺庙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野外的景色,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心境变化,以及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深深喜爱。

作者介绍

喻良能
朝代:宋

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
猜你喜欢

题画

青青百尺松,下有一亩阴。

南风吹松枝,拂我膝上琴。

一弹猗兰操,再鼓白雪音。

馀响入松去,枝头作龙吟。

(0)

和太医萧院判诗一首

久矣心灰不复然,京华重晤亦天缘。

旧游落落凭谁语,往事悠悠祗自怜。

药力可能回老倒,生涯何用问神仙。

乞骸又喜承殊渥,归思苍忙旅雁前。

(0)

和邃翁老先生免朝志感一首

黄扉晤语真如梦,白首交盟尚未寒。

宠礼独优公不忝,明良相际古来难。

靖边策试腾空剑,华国文章点铁丹。

宵旰于今忧正切,燮调须致万方安。

(0)

悼黄廷玺太宰

宦辙归来各病乡,病乡闻讣倍心伤。

哀歌强续招魂些,嘉话徒怀会老堂。

行见秋原荒宿草,可怜寒月落空梁。

鸡坛旧契今馀几,一束生刍泪两行。

(0)

新秋即事怀雪湖

晚风细细雨疏疏,为报新秋入井梧。

最喜郁蒸如暂解,犹怜枯槁未全苏。

吟肩企远劳双耸,坐榻便凉学半趺。

轩从乘閒能一过,岂无白饭与青刍。

(0)

鸟声

吾爱吾庐鸟亦忻,好音时复送殷勤。

数声出谷眠初醒,巧弄当筵酒半醺。

细和石泉流琐碎,缓随山霭度氤氲。

閒情总是伤春后,犹胜寒蛩四壁闻。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