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溪流涨几竿,还惊四月雨声寒。
灶生蛙黾木生耳,谁信句吴有漏天。
一夜溪流涨几竿,还惊四月雨声寒。
灶生蛙黾木生耳,谁信句吴有漏天。
这首诗《苦雨》由宋代诗人程俱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连绵不断的雨水给自然与生活带来的压抑氛围。
首句“一夜溪流涨几竿”,以溪流涨水的形象开篇,暗喻着雨水的持续与泛滥,仿佛一夜之间,溪水便已上涨数尺,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雨水之多。接着,“还惊四月雨声寒”一句,将听觉与触觉相结合,不仅描绘了雨声的凄凉,更让人感受到四月本应温暖的季节因雨水而变得寒冷,营造出一种阴冷、压抑的氛围。
“灶生蛙黾木生耳”这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蛙黾(小青蛙)和耳朵赋予生命,生动地描绘了雨声在灶台、树木上回响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雨声的密集与持久。同时,这里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的敏感观察,以及对雨声中蕴含的生命力的思考。
最后一句“谁信句吴有漏天”,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连绵不绝的雨水是否真的能穿透天地的疑问,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生无常、命运不可测的感慨。句中的“句吴”是古代吴国的别称,此处借指江南地区,暗示了诗人所处地域的特征,同时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层地域文化的色彩。
综上所述,《苦雨》一诗通过对雨水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壮丽与压抑,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命运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