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三竿照海棠,睡痕犹浸露华香。
弄晴鸠妇来何处,唤醒酣春梦一场。
红日三竿照海棠,睡痕犹浸露华香。
弄晴鸠妇来何处,唤醒酣春梦一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海棠花与斑鸠的和谐共处,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
首句“红日三竿照海棠”,以“红日三竿”点明时间,早晨的阳光正好,照亮了海棠花,赋予画面以温暖和活力。海棠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鲜艳,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抹红色点亮。
次句“睡痕犹浸露华香”,则将视角转向了海棠花的细节——露珠。露珠在花瓣上留下痕迹,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更通过“露华香”三个字,巧妙地将视觉与嗅觉结合,让人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清新花香。
第三句“弄晴鸠妇来何处”,转而描写一只斑鸠在晴朗的天空下翩然而至的情景。这里的“鸠妇”并非实指,而是诗人运用的拟人化手法,将斑鸠比作忙碌的妇人,在春天的召唤下,它似乎也参与到了这场自然界的盛宴之中。
最后一句“唤醒酣春梦一场”,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斑鸠的到来,不仅打破了海棠花的宁静,也唤醒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无限遐想。这里的“酣春梦”既是对春天美好景象的向往,也是对生命活力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一幅春日海棠与斑鸠共舞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有情感的共鸣,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深情表达。
我无肤寸能,强颜榷茶课。
若是玉川子,见之生馋唾。
客来无可款,谈空面壁坐。
雷声绕枯肠,啜茶宁忍饿。
邻翁好奇甚,携酒为我过。
醉我我客共,随觉诗胆大。
云烟灿盈幅,意远不可和。
客去忘羁愁,寒灯照高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