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留余巧还天地;学积阴功遗子孙。
- 鉴赏
此联以深邃的哲理与高尚的人文关怀为内涵,展现了古人对于生命价值、道德修养以及对后世影响的深刻思考。
“忍留余巧还天地”,这句话蕴含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它倡导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层面的修为,将多余的智慧和技艺回归于自然,与天地万物共存共生。这种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强调了人类活动应当遵循自然规律,不破坏生态平衡,保持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学积阴功遗子孙”,则表达了对道德品质和善行的重视。它鼓励人们通过学习积累功德,不仅是为了自身的修行,更是为了后代留下良好的榜样和深远的影响。这里的“阴功”指的是看不见的、内在的善行,如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宽厚仁慈等,这些美德虽不显眼,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传承给子孙后代,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家族传统。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既是对个人修养的高要求,也是对社会责任感的深刻体现,强调了人应当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影响后人的崇高理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