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千岁松,起自一寸植。
苟无斤斧患,寿可比金石。
青青园中草,一雨回故色。
清霜忽飘零,彫悴在顷刻。
亭亭千岁松,起自一寸植。
苟无斤斧患,寿可比金石。
青青园中草,一雨回故色。
清霜忽飘零,彫悴在顷刻。
这首诗描绘了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首先,"亭亭千岁松,起自一寸植",诗人赞美了松树虽小却能长成千年古木的坚韧生命力,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积累的力量。"苟无斤斧患,寿可比金石"进一步强调了松树在没有人为破坏的情况下,其寿命之长,如同金石般坚硬耐久。
接着,"青青园中草,一雨回故色"转向了园中的青草,雨后它们恢复了原有的翠绿,生机勃勃。然而,"清霜忽飘零,雕悴在顷刻",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草木在严霜打击下的迅速凋零,形象地揭示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和生命脆弱的一面。
整首诗通过松树与园草的对比,寓言般地表达了对生命韧性和自然变迁的感慨,既有对坚韧生命的赞美,也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体现了元代诗人岑安卿深沉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