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鸠呼梦觉徐徐,细读床头种树书。
自教儿童事农圃,更寻何处欲归愚。
午鸠呼梦觉徐徐,细读床头种树书。
自教儿童事农圃,更寻何处欲归愚。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徐侯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午鸠呼梦觉徐徐”这一句,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生物拟人化,以午鸠的叫声唤醒梦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然的氛围。接着,“细读床头种树书”,展现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种植树木的热忱,他亲自教导孩子们从事农事,体现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尊重与传承。
“自教儿童事农圃,更寻何处欲归愚。”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希望引导下一代回归自然、学习农事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简单、淳朴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侯今已迁居浮流仆亦寻屋一区冀必得之庶几遂践旧约之言乎”,则透露出诗人与友人之间关于共同居住乡村、享受田园生活的约定,以及对实现这一愿望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农耕生活的热爱,也蕴含了对友情、承诺与理想生活的追求,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生活哲学。
晓来扶起心情,昨宵幽怨今何有?
临风梦杳,望云魂断,几番回首。
未到春残,却愁春老,问春知否?
但小楼香远,曲阑人在,依旧是、春长久。
芳约黄昏肯负,正东风、一江成皱。
留欢遣醉,抽思作茧,而今时候。
记取相逢,惯尽无绪,听鹃啼瘦。
又柔尘渐起,银屏乍隔,也应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