裨将分屯三十营,营营火炮震天鸣。
纵教胡马如征雁,不敢衔芦过北平。
裨将分屯三十营,营营火炮震天鸣。
纵教胡马如征雁,不敢衔芦过北平。
这首明代茅榛的《辽西歌》描绘了一幅辽阔边疆的战争场景。"裨将分屯三十营",寥寥数语点出军队规模庞大,将领指挥若定,各营有序驻扎。"营营火炮震天鸣",通过炮声的震撼,展现了战事的紧张与激烈,烘托出战场的肃杀气氛。
接下来的两句"纵教胡马如征雁,不敢衔芦过北平"更是寓意深远。"胡马"象征敌军,"征雁"则暗示其行踪不定,但即使如此,北平(北京)这一战略要地的威慑力使得他们也不敢轻易侵犯。诗人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边防稳固、国力强大的自信,同时也透露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领土完整的坚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明朝边防的军事实力和战略部署,以及对国家安全的深刻忧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军事主题。
去年花为人憔悴,今年人为花溅泪。
花样如今又不同,何况人间已隔世。
只道着手能生春,依旧重翻簇簇新。
那知暴雨狂风后,徒拾残花空忆人。
曾借郎君朝天笔,摹绘云霞灿五色。
曾捧上方赐锦囊,巧描官样成七襄。
看他心灵更手妙,剪裁直欲化工肖。
记得铜瓶纸帐间,笑捻梅花自写照。
此花此样春复秋,尘封故箧谁人收。
为检零缣并剩馥,也算才人遗稿留。
我欲招魂更剪纸,花在镜中月在水。
可怜社酒上新坟,纸灰空飏游丝起。
长安旧梦久模糊,老去江郎笔亦枯。
漫把葫芦依样画,问花还有再开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