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阵排沙际,云光接水隈。
芦花风瑟瑟,何处带秋来。
雁阵排沙际,云光接水隈。
芦花风瑟瑟,何处带秋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日景象。诗人以雁阵、云光、芦花等自然元素为载体,巧妙地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
首句“雁阵排沙际”,描绘了雁群在沙岸边排列的情景,既展现了雁群飞行时的秩序美,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雁是候鸟,秋季南飞,这一景象自然地引出了季节的变化。
次句“云光接水隈”,则将视线转向天空与水面的交界处,云彩与水面相互映照,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这里的“接”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现了云与水的交融,又暗示了天地之间的连通。
第三句“芦花风瑟瑟”,转而聚焦于芦苇,通过“瑟瑟”的风吹动芦花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秋风萧瑟的意境。芦花随风摇曳,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景色以生命力。
最后一句“何处带秋来”,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并未直接描述秋天的到来,而是通过设问的方式,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和感受。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留白艺术,也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成功地捕捉到了秋日的韵味,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爱君双柽一树奇,千叶齐生万叶垂。
长头拂石带烟雨,独立空山人莫知。
攒青蓄翠阴满屋,紫穗红英曾断目。
洛阳墨客游云间,若到麻源第三谷。
禁苑秋光入,宸游霁色高。
萸房颁綵笥,菊蕊荐香醪。
后骑萦堤柳,前旌拂御桃。
王枚俱得从,浅浅愧飞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