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怀剑外,徒步管街东。
九里山横烧,三条木落风。
古池曾看鹤,新塔未吟虫。
夜久龙髯冷,年多麈尾空。
心宗本无碍,问学岂难同。
师资怀剑外,徒步管街东。
九里山横烧,三条木落风。
古池曾看鹤,新塔未吟虫。
夜久龙髯冷,年多麈尾空。
心宗本无碍,问学岂难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的生活场景和心境。开篇“师资怀剑外,徒步管街东”表明诗人在出行时带着剑,步行于街道之东,这两句展示了诗人独立自信的姿态,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与警觉。
接着,“九里山横烧,三条木落风”写出了秋季景象,山火连绵,树叶随风飘落,营造出一幅萧瑟孤寂的画面。这里的“烧”和“落”字眼,用以强调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变化。
“古池曾看鹤,新塔未吟虫”则是诗人对往昔的回忆与现实的比较。古池边曾有白鹤相伴,而现在的新塔下却连虫鸣声都没有,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孤独感受的沉重。
“夜久龙髯冷,年多麈尾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寂与苍老的情绪。长夜中龙须(古代称长胡须为龙髯)之冷,以及岁月积累下麈尾(一种用来装饰马鬃的饰物)的空荡,都是时间流逝、壮志未酬的象征。
最后,“心宗本无碍,问学岂难同”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坦荡和对知识追求的渴望。这里“心宗”指的是内心深处的信仰与追求,而“问学”则是探讨学问,即通过学习来实现自我提升。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人生孤寂以及知识追求的深刻感悟。
门掩黄昏,画堂人寂,暮雨乍收残暑。
帘卷疏星门户悄,隐隐严城钟鼓。
空街烟暝半开,斜日朦胧,银河澄淡风凄楚。
还是凤楼人远,桃源无路。
惆怅夜久星繁,碧空望断,玉箫声在何处。
念谁伴、茜裙翠袖,共携手、瑶台归去。
对修竹、森森院宇。
曲屏香暖凝沈炷。
问对酒当歌,情怀记得刘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