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元翰创作的,名为《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诗中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皇恩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开篇便表明了诗人偶然得以亲见盛世之美,并对自己所获得的恩惠感到惭愧,因为他自认为资质平常,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
“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接着,诗人感叹自己有幸参加了一场良好的宴会,而这恰好发生在清新的秋季。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这里描写了宴会的景象,远处的山峦与眼前的酒杯相呼应,清澈的水面倒映着璀璨的装饰,显示出宴会的盛大和奢华。
“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诗人继续描述宴会上的美食和音乐,烹制的小羊(炮羔)作为丰富的菜肴之一,而凤凰般的歌者以和谐的律动唱响。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诗人在宴会中感受到了英雄们的豪迈气概,他们在欢乐之中忘却了年老体弱的烦恼。
“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接下来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平坦的田野上雁形的云彩飘逸,而曲折的小溪中有双鸳翔出水面。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诗人又写到了河岸边菊花盛开,树枝上的果实因秋霜而更加饱满。
“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这里表达了对皇帝思虑民情、勤于国事的赞誉,认为这是上天所垂象的体现。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诗人在宴会之余,内心寻求着道德的至宝(玄珠),并且保持一颗清净的心灵,在独特的空间中修身养性。
“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最后,诗人反思自己过去在横汾时的豪放歌唱,那些事情现在看来不过是无谓的自满和放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皇恩的感激、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以及内心对于道德修养的追求。
少年闻杜鹃,不领杜鹃意。
朝将书卷开,暮对春风醉。
啼急落花飞,不废书生睡。
年来闻杜鹃,万感集肠胃。
罪大畏斧钺,恩宽见天地。
桑榆寄晚日,骨髓琐深愧。
草舍灯火寒,瘴乡烟雨细。
休作断肠声,孤臣已无泪。
素琴之堂虚且清,素琴之韵沦杳冥。
神闲意定默自鸣,宫商不动谁与听。
堂中道人骨不俗,貌庞形端颜莹玉。
我尝见之醒心目,宁必丝桐弦断续。
呜乎靖节已死不复闻,成亏相半疑昭文。
阮手钟耳相吐吞,素琴之道讵可论。
道人道人听我语,纷纷世俗谁师古。
金徽玉轸方步武,虚堂榜名无自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