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琴之堂虚且清,素琴之韵沦杳冥。
神闲意定默自鸣,宫商不动谁与听。
堂中道人骨不俗,貌庞形端颜莹玉。
我尝见之醒心目,宁必丝桐弦断续。
呜乎靖节已死不复闻,成亏相半疑昭文。
阮手钟耳相吐吞,素琴之道讵可论。
道人道人听我语,纷纷世俗谁师古。
金徽玉轸方步武,虚堂榜名无自苦。
素琴之堂虚且清,素琴之韵沦杳冥。
神闲意定默自鸣,宫商不动谁与听。
堂中道人骨不俗,貌庞形端颜莹玉。
我尝见之醒心目,宁必丝桐弦断续。
呜乎靖节已死不复闻,成亏相半疑昭文。
阮手钟耳相吐吞,素琴之道讵可论。
道人道人听我语,纷纷世俗谁师古。
金徽玉轸方步武,虚堂榜名无自苦。
这首宋代诗人郏侨的《为简公约赋素琴堂》描绘了一幅静谧而超凡的画卷。诗的开篇以“素琴之堂虚且清”起笔,强调了素琴堂的空灵与纯净,暗示了这里与世俗的隔绝。接着,“素琴之韵沦杳冥”进一步渲染了琴声的深远和神秘,仿佛来自幽深的宇宙。
“神闲意定默自鸣”描绘了弹奏者内心的平静与专注,即使没有外在的伴奏,琴音依然自我响起。诗人赞美堂中的道人,称其风骨不凡,容貌端正,气质如玉,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我尝见之醒心目”表达了诗人对道人及琴艺的赞赏,认为即使没有繁复的丝桐弦乐,道人的技艺也能令人清醒。
后两句“靖节已死不复闻,成亏相半疑昭文”借陶渊明(靖节先生)的典故,感叹道人技艺的高妙,如同陶渊明的遗风,虽有所缺憾,却更显其独特韵味。接下来,诗人提到阮籍与嵇康的音乐风格,暗示素琴之道难以用常理解释。
最后,诗人劝诫道人:“道人道人听我语,纷纷世俗谁师古”,表达对回归古朴、摒弃世俗浮躁的呼唤。结尾处“金徽玉轸方步武,虚堂榜名无自苦”则寓意道人应坚守内心,不为外界名利所累,享受那份在素琴堂中的宁静与自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素琴堂的描绘,赞美了道人的高雅情操和超然音乐境界,同时也寓含了对传统艺术价值的坚守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