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顶看溪山,万壑千岩一览间。
夜半道人朝斗罢,坐听飞瀑响潺潺。
天游峰顶看溪山,万壑千岩一览间。
夜半道人朝斗罢,坐听飞瀑响潺潺。
这首元代诗人蔡廷秀的《一览台》,以天游峰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与道家修行的融合画面。
首句“天游峰顶看溪山”,开篇即点明地点与视角,将读者带至天游峰之巅,俯瞰群山与溪流,展现出一种高远而开阔的视野。这里的“溪山”二字,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次句“万壑千岩一览间”,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强调了从峰顶俯瞰时所见的广阔景象,无数山谷与岩石尽收眼底,体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这一句通过数字“万”和“千”的运用,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第三句“夜半道人朝斗罢”,将视线转向了人物活动,引入了一位在夜晚进行朝斗仪式的道人。这里不仅展现了道家文化中对宇宙秩序的追求与敬畏,也暗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谦卑。通过“夜半”这一时间点,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最后一句“坐听飞瀑响潺潺”,将注意力转向了自然界的声响——飞瀑的流水声。在这里,“坐听”二字不仅表现了诗人或道人的静心聆听,也暗示了他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潺潺的水声与前文的壮丽景色形成对比,既是对自然之美的另一种表达,也体现了人在自然中的宁静与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布局,展现了天游峰顶的壮丽景色与道家文化的融合,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谦逊与和谐。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娄有史君子,分甘草泽居。
昔曾青城游,袖秘玉函书。
质性既厚朴,幼怀乡曲誉。
牵牛朝出耕,萧艾手自锄。
野藿香可美,篱鞠味堪菹。
吾友大黄君,一病半夏馀。
维子多远志,从容驾轩车。
剖决明表里,调剂气旋苏。
愧乏明珠报,长歌酒频酾。
征鸿行当归,微阳起石渠。
相思子不见,扳桂下庭除。
门有车马客,长揖别我归。
客行岁云暮,霜雪沾人衣。
居人送客城南道,北风猎猎吹沙草。
君今一去来何时,昨日相逢苦不早。
君当为我歌,我当酌君酒。
酒酣拔剑起,芒光射牛斗。
宝剑乃神物,请君慎藏之。
土花绣涩毋足惜,风雷变化须有时。
拍天烟水,问何人十筑,遍栽杨柳。
险绝独山门两扇,拦住太湖东走。
环石为城,诛茅作屋,结构原非偶。
此间小隐,折腰肯换升斗。
最怜蟹簖连村,菱花拂棹,到处喧鸡狗。
大好清风来四面,顿觉凉生双肘。
螺髻千层,波涛万倾,把酒同消受。
累侬神往,梦醒几度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