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落长安赋就时,青苔到榻有谁知。
年踰四十犹无禄,笔下千篇祗有诗。
风雨飘零长是客,干戈悲梗独忧时。
平生爱作惊人句,博得如今杜拾遗。
牢落长安赋就时,青苔到榻有谁知。
年踰四十犹无禄,笔下千篇祗有诗。
风雨飘零长是客,干戈悲梗独忧时。
平生爱作惊人句,博得如今杜拾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读杜子美三大礼赋》,通过对杜甫的境遇和作品的感慨,展现了对杜甫才华横溢却命运坎坷的同情。首句“牢落长安赋就时”描绘了杜甫在长安困顿落魄,创作赋文的场景,暗含其怀才不遇的辛酸。接着,“青苔到榻有谁知”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孤寂与被忽视,榻上青苔无人问津。
“年踰四十犹无禄”表达了对杜甫四十多岁仍无官职的感叹,显示出社会的不公。“笔下千篇祗有诗”则赞美了杜甫的文学才华,尽管生活艰难,他的诗歌却流传千古。接下来,“风雨飘零长是客”形象地刻画了杜甫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而“干戈悲梗独忧时”则表达了他对战乱时代的深深忧虑。
最后两句“平生爱作惊人句,博得如今杜拾遗”,直接点明杜甫以惊世之才赢得“拾遗”(唐代官职,负责讽喻规劝)的赞誉,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杜甫境遇的同情和对自己未能如杜甫般成就的遗憾。整首诗情感深沉,对杜甫的敬仰与共鸣贯穿其中。
出门逢老妇,白发蓬压眉。
倭兵蹴之行,哀哀泣路歧。
乞食不得饱,眼泪垂作糜。
问妇何所苦,呜咽不成辞。
有室无可归,残年丧子儿。
一家八九人,遭杀不胜悲。
大者能扶耜,小者仅知饥。
爱女倚房居,刺绣手牵丝。
大妇在炊下,淅米肉如脂。
一夕闻兵来,悚息泪交颐。
聚泣共吞声,忽有兵人窥。
闯入掠衣饰,索钱勒藏赀。
刀枪交股下,大者死阶墀。
回头视幼子,身首已分肌。
女妇骇啼走,并命于一时。
缕陈未及终,哭声已涟洏。
更端问老妇,摇首不闻知。
旁人纷纷说,甲乙亦如斯。
甲家益酷死,馈倭为倭欺。
遗下数顷田,芜秽草差差。
复存数间屋,入夜栖鸢鸱。
东家绝炊火,西舍游鹿麋。
亦有倭人宿,连甍卧豺罴。
破壁系鞍马,折门煮牲牺。
行人不敢过,迂路且鞭笞。
世衰人物贱,不死皆便宜。
翘首望苍天,言之有馀噫。
叹息百年上,琛赆朝四夷。
民物皆丰贵,鸡犬亦雍熙。
草野无知觉,听我吟哀诗。
《老妇哀》【清·洪繻】出门逢老妇,白发蓬压眉。倭兵蹴之行,哀哀泣路歧。乞食不得饱,眼泪垂作糜。问妇何所苦,呜咽不成辞。有室无可归,残年丧子儿。一家八九人,遭杀不胜悲。大者能扶耜,小者仅知饥。爱女倚房居,刺绣手牵丝。大妇在炊下,淅米肉如脂。一夕闻兵来,悚息泪交颐。聚泣共吞声,忽有兵人窥。闯入掠衣饰,索钱勒藏赀。刀枪交股下,大者死阶墀。回头视幼子,身首已分肌。女妇骇啼走,并命于一时。缕陈未及终,哭声已涟洏。更端问老妇,摇首不闻知。旁人纷纷说,甲乙亦如斯。甲家益酷死,馈倭为倭欺。遗下数顷田,芜秽草差差。复存数间屋,入夜栖鸢鸱。东家绝炊火,西舍游鹿麋。亦有倭人宿,连甍卧豺罴。破壁系鞍马,折门煮牲牺。行人不敢过,迂路且鞭笞。世衰人物贱,不死皆便宜。翘首望苍天,言之有馀噫。叹息百年上,琛赆朝四夷。民物皆丰贵,鸡犬亦雍熙。草野无知觉,听我吟哀诗。
https://shici.929r.com/shici/991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