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旌德观·其二》
《旌德观·其二》全文
宋 / 郑清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绿蓑青笠惯菰蒲,错认东湖处士居。

舟尾笑迎车后客,渡头催买网中鱼。

水程趣戍半规日,山意论交千卷书。

归去重楼试凝望,恍曾云气矗凌虚。

(0)
注释
绿蓑:绿色的蓑衣。
青笠:青色的斗笠。
菰蒲:水生植物,古人常用来隐居。
东湖处士居:东湖的隐士住所。
舟尾笑迎:船尾的人热情地迎接。
车后客:可能指赶路的行人。
渡头:河边的渡口。
网中鱼:刚捕捞的鱼。
水程趣戍:水路行程中的时光。
半规日:半个太阳,表示时间已过半。
山意论交:山间的交谈,如朋友间的交流。
千卷书:形容知识丰富,交谈内容广泛。
归去:返回。
重楼:多层的楼房。
凝望:专注地看。
云气矗凌虚:云雾直入天空,形容景象奇幻。
翻译
他常穿绿色蓑衣戴青色斗笠,在菰蒲丛中生活,误以为是东湖隐士的居所。
船尾的人笑着迎接从车后来的客人,渡口的人催促着买刚捕捞上来的鱼。
在水路旅程中,一半的时间已过,如同半个太阳挂在天边,山间的交谈仿佛读了千卷书一般丰富。
回去时,他站在高楼之上眺望,恍惚间觉得云气直冲天际,如同曾经的梦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诗人郑清之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隐士般的生活场景。首句“绿蓑青笠惯菰蒲”形象地展现了渔夫身着绿色蓑衣、头戴青色斗笠,常在湖边的菰蒲丛中穿梭,过着与自然亲近的生活。次句“错认东湖处士居”暗示了诗人误将此地当作隐士的居所,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舟尾笑迎车后客,渡头催买网中鱼”,通过渔夫的热情好客和对捕鱼的熟练,进一步渲染了渔村的淳朴与热闹。诗人在这里寓言性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对渔市生活的喜爱。

“水程趣戍半规日,山意论交千卷书”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想象着在舟行途中,时间仿佛在与山水的交谈中悄然流逝,自己仿佛在阅读着大自然的千卷诗书,寓言了人生的哲理和对知识的追求。

最后两句“归去重楼试凝望,恍曾云气矗凌虚”,诗人站在高楼之上,回望刚才的渔村景色,仿佛看见了云气蒸腾,如在仙境,表达了他对这种宁静生活的留恋和对超脱尘世的遐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郑清之

郑清之
朝代:宋   字:德源   籍贯: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   生辰:1176—1251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猜你喜欢

多丽.赏梅

冷云收,小园一段瑶芳。

乍春来、未回穷腊,几枝开犯严霜。

傍黄昏、暗香浮动,照清浅、疏影低昂。

却月幽姿,含章媚态,姮娥姑射下仙乡。

倚阑看、殷勤持酒,索笑也何妨。

堪怜处,东君不管,独自凄凉。

算何人、为伊销断,古今才子篇章。

有西湖、赋诗处士,□东阁、年少台郎。

驿使来时,吴王醉处,几番牵动广平肠。

剩宴赏、微酸如豆,又是隔年长。

高楼外,莫教羌管,吹堕寒香。

(0)

沁园春·其三送王侍郎帅三山

锦绣文章,圭璋闻望,碧落侍郎。

昨履声渐近,星辰避次,竹符重剖,湖海生光。

委羽天空,石桥水冷,每为众生时雨滂。

君知否,是民心襦裤,吏胆冰霜。少须召入鹓行。

也不念无人荷紫囊。

有本朝曾旦,移春手段,旧家羲献,补月心肠。

此去三山,却登八座,已准金瓯姓氏香。

还朝处,双凫作对,五马成行。

(0)

仲春初二绝·其二

初交二月草蒙茸,邻里纷纷去折蓬。

柳下闭门非懒出,苦无筋力趁儿童。

(0)

菩萨蛮·其十四

流年又见风沙送。钧天回首清都梦。塞雁几时归。

镜中双鬓非。绿袍同冷暖。谁道交情短。

愁斛若为量。还随一线长。

(0)

闺怨·其一

一春心事许谁同,金钥无声柳絮风。

怪得枕中黄鸟唤,不知窗外海棠红。

(0)

观万堂村饮戏成

芋魁豆角乌槠子,不用山翁举箸肥。

闻道细鳞长九寸,夜来溪火急成围。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