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末有芙蓉,宛在水中沚。
若向春风开,无人看桃李。
木末有芙蓉,宛在水中沚。
若向春风开,无人看桃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雅脱俗的画面,通过“木末有芙蓉,宛在水中沚”这两句,诗人巧妙地将芙蓉花置于水边高枝之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芙蓉花,即荷花,以其高洁、清丽的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君子之德或高洁的情操。
接下来的“若向春风开,无人看桃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与反衬。当春风拂过,百花齐放之时,桃花和李花争奇斗艳,却无人驻足欣赏。而那朵孤独盛开在高枝上的芙蓉花,虽然不显眼,却因其独特之美,更显得珍贵和引人注目。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芙蓉花高洁品质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世态炎凉,人们往往只关注表面繁华,而忽视了内在的真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又富含哲理的画面,通过对芙蓉花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世俗浮华的反思。
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
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
东南为守慰衰颜,忧事浑祛乐事还。
鼓吹夜归湖上月,楼台晴望海中山。
奋飞每羡冥鸿远,驰骋那惭老骥闲。
此日共君方偃息,是非荣辱任循环。
穷山荒僻人罕顾,子以一身千里来。
问子之勤何所欲,自惭报子无琼瑰。
非徒多难学久废,世事渐懒由心衰。
吴兴先生富道德,侁侁弟子皆贤材。
乡闾礼让已成俗,馀风渐被来江淮。
子年方少力可勉,往与夫子为颜回。
江水深无声,江云夜不明。
抱琴舟上弹,栖鸟林中惊。
游鱼为跳跃,山风助清泠。
境寂听愈真,弦舒心已平。
用兹有道器,寄此无景情。
经纬文章合,谐和雌雄鸣。
飒飒骤风雨,隆隆隐雷霆。
无射变凛冽,黄钟催发生。
咏歌文王雅,怨刺离骚经。
二典意澹薄,三盘语丁宁。
琴声虽可状,琴意谁可听。
分材植梧桐,桐茂成翠林。
日日来轻风,时时自登临。
拂干动微毳,吹叶破圆阴。
虚凉可解愠,轻鼓如调琴。
莫传独鹄操,愿述栖凤吟。
岂羞楚襄王,兰台堪披襟。
亦陋陶隐居,高阁听松音。
无为摇落意,慰我休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