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传名郡,于今列邑疆。
两关通玉塞,五载绾铜章。
行秩渐縻粟,离怀威折杨。
一书聊志胜,犹是古敦煌。
汉世传名郡,于今列邑疆。
两关通玉塞,五载绾铜章。
行秩渐縻粟,离怀威折杨。
一书聊志胜,犹是古敦煌。
这首诗描绘了敦煌作为名郡的历史地位与变迁。首句“汉世传名郡”,点明敦煌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郡县。接着“于今列邑疆”则表明至今日,敦煌依然在行政区划中占据重要位置。接下来的“两关通玉塞,五载绾铜章”两句,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描述了敦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历史上的政治地位,其中“两关”指代通往外界的重要通道,“玉塞”象征着边防要塞,“五载绾铜章”则暗示了敦煌曾长期由朝廷直接管理。
“行秩渐縻粟,离怀威折杨”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敦煌在历史长河中的角色转变与影响。“行秩渐縻粟”可能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敦煌逐渐成为粮食供应的重要基地;“离怀威折杨”则可能是在表达对敦煌人民情感的深厚影响,以及其在抵御外敌时所展现的坚强意志和勇气。
最后,“一书聊志胜,犹是古敦煌”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通过一首诗来纪念和记录敦煌的辉煌历史与独特魅力,强调了敦煌不仅在过去,即使在今天,依然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地方。整首诗以历史视角审视敦煌,既展现了其地理与政治的重要性,也表达了对其文化与精神的敬仰之情。
密雪夜来积,起见万物春。
山川忽改色,草木一以新。
古邑失荒秽,王路覆平均。
从兹庆丰年,蹈咏惭小臣。
忽思湖上趣,水阔似南州。
地接过从易,人闲取次留。
絮轻递吹卷,蒲嫩匝堤幽。
落果知禽入,行莎觉履柔。
莲为游女曲,藤系野人舟。
晚笋长过筱,春秧绿满畴。
赏心曾卜昼,望岫最宜秋。
款款穿丛蝶,涓涓败堰流。
风埃无入座,笳鼓或惊鸥。
下客林泉性,时能梦寐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