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秋夜月,流光照罗帷。
隐忧从中来,起视夜何其。
草虫催杼轴,扎扎鸣声悲。
良人远行役,万里归无期。
予发巳曲局,膏沐久不施。
回身入闺房,愁思当告谁。
独有中宵梦,遥遥为君驰。
明明秋夜月,流光照罗帷。
隐忧从中来,起视夜何其。
草虫催杼轴,扎扎鸣声悲。
良人远行役,万里归无期。
予发巳曲局,膏沐久不施。
回身入闺房,愁思当告谁。
独有中宵梦,遥遥为君驰。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秋夜中的内心独白与情感波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面对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时的复杂心境。
首句“明明秋夜月,流光照罗帷”以明亮的秋夜月光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月光透过窗帘,洒在室内,既照亮了环境,也映照出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接着,“隐忧从中来,起视夜何其”两句,直接揭示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忧虑与不安。她起身查看时间,试图通过观察外界来缓解内心的焦虑,但这种努力往往徒劳无功。
“草虫催杼轴,扎扎鸣声悲”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声音赋予情感色彩。草虫的鸣叫仿佛在催促着什么,这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刺耳,加重了女主人公的悲伤情绪。
“良人远行役,万里归无期”点明了女主人公思念的对象——她的丈夫因公务远行,不知何时能归。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挂念,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予发巳曲局,膏沐久不施”描述了女主人公的外貌变化,由于长时间未得到丈夫的关爱,她的头发已经变得散乱,面容也不再光彩照人。这一细节进一步凸显了她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回身入闺房,愁思当告谁”表现了女主人公在面对如此深重的思念与孤独时,无人可以倾诉的无奈。她只能独自一人回到闺房,让愁思在心中翻涌。
最后,“独有中宵梦,遥遥为君驰”以梦境结束全诗,寄托了女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即使在梦中,她也能跨越千山万水,与爱人相聚,尽管这只是虚幻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构建,深刻地展现了古代女性在面对离别与思念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她们在孤独中寻求慰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