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仞临江石,刻成丈六身。
庄严空自好,色相忆前尘。
千仞临江石,刻成丈六身。
庄严空自好,色相忆前尘。
这首诗描绘了大佛崖的壮丽景象与深刻哲思。首句“千仞临江石”,以“千仞”形容崖壁之高,展现出大佛崖的雄伟气势;“临江”则点明其地理位置,位于江边,与水天相连,更添一份壮观。次句“刻成丈六身”,描述了大佛崖上雕刻的佛像,高度达到丈六,形象巨大,令人震撼。
接着,“庄严空自好”一句,转而探讨佛像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的关系。这里的“庄严”既指佛像的外观之美,也暗含佛教中对清净、祥和、智慧的追求。然而,“空自好”则暗示了这种美可能只是表面的,真正的价值在于其背后的精神内涵,即“色相忆前尘”,提醒人们不要被外在的形相所迷惑,而应深入思考其背后的教义与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大佛崖上的佛像,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引导读者从物质的表象深入到精神的层面,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与人文、现实与理想的双重关照。
大江驱蜀下海门,东陵中扼禹所云。
洞庭北贯江横分,极望长沙空白云。
华亭宗伯画死杰,家在江南卧黄叶。
梦游贾杜伤心地,万古湖南自清绝。
扁舟上溯纵所之,千岩万壑皆生姿。
遥睇衡山泊湘渚,应是先生阁笔时。
三百年来如逝水,断缣玉碎埋燕市。
乱云脱坏随卷舒,残树迷离半生死。
吾师笔法华亭传,一一点染还天全。
少陵脱字真可补,道子破佛嗟无缘。
公今付我传孙子,他日南归水云里。
呼儿展画对潇湘,再拜谢公不敢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