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劳怅望。向水边篱落,闲寻闲访。
偏是东风,桃李枝枝各争放。
今日与君言别,眼看这、波翻雪浪。
但撩来、花片零星,一例深深葬。海样情无量。
更取烹茶,涤将肺脏。痴怀谁谅。细嚼残英空半晌。
我自替伊凄怆。
非欲避、百花头上,不忍见奈何天,繁华万状。
空劳怅望。向水边篱落,闲寻闲访。
偏是东风,桃李枝枝各争放。
今日与君言别,眼看这、波翻雪浪。
但撩来、花片零星,一例深深葬。海样情无量。
更取烹茶,涤将肺脏。痴怀谁谅。细嚼残英空半晌。
我自替伊凄怆。
非欲避、百花头上,不忍见奈何天,繁华万状。
这首诗名为《暗香·落梅》,作者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高燮。诗人以落梅为题材,表达了深深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诗的开篇“空劳怅望”四字,便透露出诗人对落梅凋零的惋惜和失落。接着,他描述了在水边篱落间独自徘徊,寻找那已逝去的春色,表现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怀念。“偏是东风,桃李枝枝各争放”,通过对比,强调了落梅的孤独和被忽视的命运。
“今日与君言别,眼看这、波翻雪浪”,诗人借落梅凋零与江水翻腾的景象,寓言离别之痛和世事变迁。“但撩来、花片零星,一例深深葬”,进一步渲染了落梅的悲凉,如同被无情地埋葬。
接下来,“海样情无量”一句,形容诗人对落梅的情感深沉如海,无法计量。他烹茶洗涤心灵,试图排解内心的哀愁,但“痴怀谁谅”暗示无人能理解他的深情。“细嚼残英空半晌”,诗人独自品味落梅的余香,沉浸在悲伤中。
最后,诗人表白自己为落梅感到凄怆,并非逃避百花盛放的热闹,而是不忍目睹繁华背后的凋零,以及世事的无常。“百花头上”象征着春天的繁华,“不忍见奈何天,繁华万状”揭示了他对世间变迁的深深感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落梅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深深惋惜。
蕙风轻,莺语巧,应喜乍离幽谷。
飞过北窗前,递晴晓,丽日明透翠帏縠。篆台芬馥。
初睡起、横斜簪玉。
因甚自觉腰肢瘦,新来又宽裙幅。
对清镜、无心忺梳裹,谁问著、馀酲带宿。
寻思前欢往事,似惊回、好梦难续。花亭遍倚槛曲。
厌满眼、争春凡木。尽憔悴、过了清明候,愁红惨绿。
玉笥风回峡山雨,两公对床方软语。
少公一生吟样臞,长公半醉少公扶。
白头兄弟不多有,面如橘红不关酒。
紫荆花开连理枝,孝友未要时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