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安,晁氏危,智囊之智毋乃非。
大臣谋国贵公正,奈何借此诛袁丝。
袁丝在坐错即去,两人未尝同堂语。
一朝请闻上意移,东厢屏足色先沮。
当年家令号智囊,朝衣东市亦可伤。
七国未亡身已弃,错胡不扣囊底智。
刘氏安,晁氏危,智囊之智毋乃非。
大臣谋国贵公正,奈何借此诛袁丝。
袁丝在坐错即去,两人未尝同堂语。
一朝请闻上意移,东厢屏足色先沮。
当年家令号智囊,朝衣东市亦可伤。
七国未亡身已弃,错胡不扣囊底智。
这首清代张晋的诗《读<史记>四十首(其三十三)·号智囊》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刘氏和晁氏的对比,以及对智囊袁丝的描述,表达了对公正治国的期待和对袁丝结局的感慨。诗中提到袁丝虽被称为“智囊”,但在关键时刻却未能坚持原则,导致自身陷入困境,暗示了智者若不能正确运用智慧,也可能走向失败。诗人还借“当年家令”之典故,批评袁丝未能在国家危难之际发挥应有的作用,表达了对智者应有担当的惋惜。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深意,体现了清代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反思和对社会公正的呼唤。
寄居宛似漂沦叶,陈迹团团踏鸿雪。
眼明喜见笠屐图,为公上寿心快绝。
公昔磨蠍坐命宫,海外归来备摧折。
富贵真成春梦婆,赢得千秋名不灭。
灯前礼毕各展志,锋发妍谭如电掣。
欲作新诗恐公笑,退写画图辉眼缬。
坐中彼此皆倾盖,曾慕锦囊多玉屑。
鲈鱼膰肉共欢娱,颓倒玉山醉飘瞥。
今朝畅叙乐无涯,且附群公呈巷说。
试为即景拜苏图,执笔深宵寒似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