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尽眼中力,抄诗过与人。
自悲风雅老,恐被巴竹嗔。
零落雪文字,分明镜精神。
坐甘冰抱晚,永谢酒怀春。
徒有言言旧,惭无默默新。
始惊儒教误,渐与佛乘亲。
倾尽眼中力,抄诗过与人。
自悲风雅老,恐被巴竹嗔。
零落雪文字,分明镜精神。
坐甘冰抱晚,永谢酒怀春。
徒有言言旧,惭无默默新。
始惊儒教误,渐与佛乘亲。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风雅不再的哀伤之情,以及对学问和信仰的深刻反思。诗中的“倾尽眼中力,抄诗过与人”描绘出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勤勉与执着,同时也透露出对自己作品传递给他人的渴望。
“自悲风雅老,恐被巴竹嗔”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才华与风格日渐衰退的自我哀叹。这里的“巴竹”指的是历史上以文学才华著称的人物,如巴夷、竹林七贤等,诗人担心自己无法再达到他们那种艺术境界。
“零落雪文字,分明镜精神”则是对个人内在修养与文学笔力的一种比喻。雪白如镜,象征着清澈明净的心灵和严谨的文字表达。
“坐甘冰抱晚,永谢酒怀春”反映了诗人在静思中感受到的孤寂与对逝去青春的留恋。甘冰指的是寒冷的夜晚,抱晚则是守着这份清冷等待夜色,永谢酒则表明了对世间欢乐的放弃。
“徒有言言旧,惭无默默新”抒写出诗人对于过去作品的回顾与现在创作力度不足的自责。言语虽多,但都是陈旧的话题,无新的灵感和思想涌现。
最后,“始惊儒教误,渐与佛乘亲”表达了诗人对传统儒家学说产生了怀疑,并逐渐向佛法靠拢,寻求精神上的慰藉。这反映出唐代文化多元交融的特点,以及个人在思想信仰上可能经历的转变。
整首诗流露出深刻的自我思考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悟,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水底微茫见贝宫,灵源直与海相通。
雪晴人立冰壶外,春暖鱼游玉鉴中。
鹤反松林巢夜月,神归蓬岛驾天风。
裴公亭上行吟处,佗日重来兴未穷。
半年懒向此经行,上巳重来雨乍晴。
三径就荒春草合,一亭依旧暮山横。
怅怀丘壑空陈迹,极目园林不胜情。
老境何堪风断雁,倚栏挥泪咽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