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浙西李大夫四首·其一》
《寄浙西李大夫四首·其一》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柳眼梅心渐欲春,白头西望忆何人。

金陵太守曾相伴,共蹋银台一路尘。

(0)
翻译
柳树眼梅树心渐渐显露出春意,满头白发向西远望怀念着什么人。
从前在金陵做太守时曾相伴一起,共同踏过银台路上的尘土。
注释
柳眼:指柳树初生的嫩芽,因形似眼睛,故称柳眼,代表春天的到来。
梅心:梅花花蕾,预示春天即将绽放,比喻事物初露端倪。
白头:白发,这里指年老之人。
西望:向西眺望,古人常以此表达对远方亲朋或故国的思念。
金陵太守:金陵,古称南京,太守是古代地方官名,这里指诗人过去在南京任职时的同事或朋友。
共蹋:一起行走,踏上。
银台:可能指华美的宫殿台阶,也可能特指某些地名,这里象征着昔日共事的辉煌时光。
一路尘:路途中的尘埃,比喻共同经历的往事。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远方亲友深切思念之情的诗句。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往日同僚、朋友的怀念,以及对于逝去时光的无尽留恋。

"柳眼梅心渐欲春,白头西望忆何人。" 这两句描绘了初春景象,柳枝舒展、梅花含苞,正是万物复苏之际,却不见旧友身影,只有白发飘零的自己站在原地,向西方眺望,心中满是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某个人的深情思念。"柳眼"与"梅心"生动地描绘了春意盎然之景,但诗人心中并未因春色更新而感到欣慰,因为他的目光所至,是遥远的过去和那段难忘的情谊。

"金陵太守曾相伴,共蹴银台一路尘。" 这两句则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一种追忆。在这里,诗人提到自己与李大夫曾经共同在金陵担任太守的职位,那段日子里,他们一起走过的道路,留下了共同的足迹和记忆。"银台一路尘"形象地表达了他们共同的官宦生涯,同时也暗示了岁月流逝,一切皆成往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过往时光的回顾,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无限的怀念。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更展示了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深切情谊,是一首充满温情与哲理的佳作。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闻仲节至以去年倡酬韵作诗迎之

中溽飞真洒,空令访隐居。

来期数日近,别憾一年余。

联句星源夜,持觞岩镇墟。

清欢成昨梦,尘土上衣裾。

我抱穷民叹,公知宰物私。

著书瞻乃祖,宜室庆佳儿。

应有新来句,能消客里悲。

炎途宜早发,目断碧云驰。

(0)

击壤草堂看桂

金风吹欲尽,桂放草堂幽。

色许东篱借,香随震泽浮。

月弦疑满魄,人静觉深秋。

花气浑教醉,何须促酒筹?

(0)

赠袁重其

与子情亲已有年,今朝蓬鬓觉萧然。

交游虽广贫何救,尘世真难巧自全。

寒雪河桥负米路,春风画桨寄诗船。

须知乐意谁能似,半百婴儿戏母前。

(0)

卓庵·其一

择尽虚无地,因缘在玉京。

筑基须稳稳,立鼎要平平。

直竖须弥柱,恒安太极楹。

青天为盖覆,庵主乐无生。

(0)

述工夫·其十七清庵

吾庵非是等闲庵,未许常人取次观。

一妇一夫能做活,三男三女打成团。

里头世界元来大,外面虚空未是宽。

试问主人为底事,报言北斗面南看。

(0)

在狱思母八首依前韵·其六

家陲每勖报明君,宁数波臣尺寸勋。

自取触藩隳顾复,空烦和胆助辛勤。

写忧携杖谁为御,抱郁增奇孰与分。

怅望无聊成假寐,魂归失路倍忧熏。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释智朋 释师观 黄之隽 顾瑛 赵我佩 何瑭 王之望 李振钧 朱景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