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桥乔木下,往岁记经过。
居人指神社,不敢寻斧柯。
青阴百尺蔽白日,乌鹊取意占作窠。
黄泉浸根雨长叶,造物著意固已多。
风摧电打扫地尽,竟莫知为何谴诃。
独山冷落城东路,不见指名终不磨。
溪桥乔木下,往岁记经过。
居人指神社,不敢寻斧柯。
青阴百尺蔽白日,乌鹊取意占作窠。
黄泉浸根雨长叶,造物著意固已多。
风摧电打扫地尽,竟莫知为何谴诃。
独山冷落城东路,不见指名终不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和答师厚黄连桥坏大木亦为秋雹所碎》的一部分。诗人通过描绘溪桥边的大树,回忆起往昔的经过,感叹自然的力量。他提到当地居民敬畏地指着神社,不敢随意砍伐那棵参天大树,因为它的浓荫甚至能遮蔽阳光。大树的生机勃勃,乌鹊在其上筑巢,显示出大自然的巧妙安排。
然而,这株大树最终未能逃脱被风雨摧毁的命运,连根都被秋雹击碎,诗人对此表示惊讶和不解,不明白为何造物主要如此对待。他以"独山冷落城东路"的景象结尾,暗示了大树的消失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变化,那曾经的标记——大树,已经不在,其名字也将被遗忘,不再被提及。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借树木的命运表达了对自然无常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沧桑的深沉思考。
古人善治身,摆落在尘土。
明哲所自任,不为小人侮。
嗟我一何愚,逍遥寄天宇。
长嫌柳下污,有意庄生堵。
微官被黯黮,远放潇湘浦。
闭关绝世故,况复挥谈麈。
蒙恩许北下,始接诸公武。
若得一丸药,顿发三年瞽。
巴陵遇言游,高文璨瑶圃。
泠泠挹清风,使人怀玉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