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答师厚黄连桥坏大木亦为秋雹所碎》
《和答师厚黄连桥坏大木亦为秋雹所碎》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溪桥乔木下,往岁记经过。

居人指神社,不敢寻斧柯。

青阴百尺蔽白日,乌鹊取意占作窠。

黄泉浸根雨长叶,造物著意固已多。

风摧电打扫地尽,竟莫知为何谴诃。

独山冷落城东路,不见指名终不磨。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īhòuhuángliánqiáohuàiwèiqiūbáosuǒsuì
sòng / huángtíngjiān

qiáoqiáoxiàwǎngsuìjīngguò

rénzhǐshénshègǎnxún

qīngyīnbǎichǐbáiquèzhànzuò

huángquánjìngēnchángzàozhùduō

fēngcuīdiànsǎojìnjìngzhīwèiqiǎn

shānlěngluòchéngdōngjiànzhǐmíngzhōng

翻译
在那溪边的大树下,往年我曾多次走过。
当地居民指着神社,不敢靠近去砍柴。
大树浓荫蔽天日,乌鹊选此筑巢栖息。
地下雨水滋养树根,枝叶繁茂显造化之功。
风雨狂烈,树木被摧残一空,却不知何故受责罚。
独山冷清在城东路边,没有标记的往事终不会磨灭。
注释
溪桥:小溪上的桥。
乔木:高大的树木。
居人:当地居民。
神社:祭祀神灵的地方。
斧柯:斧头的柄,这里指砍柴。
青阴:青翠的树荫。
乌鹊:乌鸦和喜鹊。
黄泉:地下。
浸根:雨水渗入树根。
造物:大自然。
固已多:本就很多。
竟莫知:竟然不知道。
独山:孤独的山。
冷落:荒凉寂寞。
终不磨:永远不会消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和答师厚黄连桥坏大木亦为秋雹所碎》的一部分。诗人通过描绘溪桥边的大树,回忆起往昔的经过,感叹自然的力量。他提到当地居民敬畏地指着神社,不敢随意砍伐那棵参天大树,因为它的浓荫甚至能遮蔽阳光。大树的生机勃勃,乌鹊在其上筑巢,显示出大自然的巧妙安排。

然而,这株大树最终未能逃脱被风雨摧毁的命运,连根都被秋雹击碎,诗人对此表示惊讶和不解,不明白为何造物主要如此对待。他以"独山冷落城东路"的景象结尾,暗示了大树的消失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变化,那曾经的标记——大树,已经不在,其名字也将被遗忘,不再被提及。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借树木的命运表达了对自然无常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沧桑的深沉思考。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兰若杂言·其三

老来无事掩柴扉,林下闲闲何所为。

莫道茅庵无一物,窗前片片白云飞。

(0)

清泠台二绝句·其二

落日欲下清泠台,月华已破东冈来。

谁道幽人得幽趣,老夫病眼不曾开。

(0)

奉赠行师参慎禅师

观音二十五圆通,止在禅师一指中。

金钵直随流水去,不须芒屩更西东。

(0)

次韵奉赠巴陵上官令

古人善治身,摆落在尘土。

明哲所自任,不为小人侮。

嗟我一何愚,逍遥寄天宇。

长嫌柳下污,有意庄生堵。

微官被黯黮,远放潇湘浦。

闭关绝世故,况复挥谈麈。

蒙恩许北下,始接诸公武。

若得一丸药,顿发三年瞽。

巴陵遇言游,高文璨瑶圃。

泠泠挹清风,使人怀玉斧。

(0)

复和·其一

老师善言法,何者名为禅。

不复著言句,应当离事缘。

挹水何有用,攀云谁望天。

欲知證心要,为我示偏圆。

(0)

召邵彦瞻

青嶂叠叠西南驰,上下佛宫筋力疲。

一樽欲与鲁山醉,怅望车马来何迟。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