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向毬场过,消閒兴不虚。
电传千里话,风走独轮车。
市卖高丽菜,船来日本鱼。
插标农圃里,倭客课耕畬。
偶向毬场过,消閒兴不虚。
电传千里话,风走独轮车。
市卖高丽菜,船来日本鱼。
插标农圃里,倭客课耕畬。
这首诗描绘了大墩这个地方的日常生活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首句“偶向毬场过”,诗人偶然经过一个球场,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接着,“消閒兴不虚”一句,点明了诗人在此地逗留的原因,是为了消遣,而这种消遣并非徒劳无功,而是有所收获,或许是指在闲适中获得了心灵的慰藉或是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电传千里话,风走独轮车”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通讯与交通的便捷。电报可以瞬间传递千里之外的消息,而独轮车则象征着一种古老的交通工具,虽速度不及现代,但其承载着人们的出行需求,体现了古代与现代的对比,以及科技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市卖高丽菜,船来日本鱼”则展示了当地市场的繁荣景象。高丽菜和日本鱼,既体现了地方特色,也暗示了与外界的贸易往来,展现了经济活动的活跃。
最后,“插标农圃里,倭客课耕畬”描绘了农耕场景,农夫们在田间劳作,外国客人也在学习耕种,这一幕不仅展现了农业生产的繁忙,也体现了文化交流的和谐共存。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将自然风光、日常生活、经济活动与文化交流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墩地区的日常景象,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变迁的敏感洞察。
禾簇簇,禾簇簇,去年缺雨今年足。
人家耕种少得閒,一春强半田中宿。
塘上水生禾欲齐,春禽爱近落花啼。
出入无人看门户,野庭一任人来去。
有时耕罢亦长吟,归来不记入村深。
书编从挂牛角上,诗卷间留桑树阴。
田家小心畏法令,尝愿秋租得馀剩。
邻翁昨日到城还,闻说官□有新政。
民间禁马不禁牛,有牛耕田君莫愁。
今旦始自信,余坐非数奇。
怀人发清兴,欲雪成良时。
波响双橹涩,滩宽众帆驰。
危槎立小渡,残竹悬断旗。
指浦见鸦合,转篷惜峰移。
深烟曲江磬,微雨三洲炊。
寂阒有馀适,濛鸿无定姿。
余宁不可奈,久与西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