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田野谩抛春。红雨掩衡门。
懒读诗书,欠伸扶杖,几案任生尘。
纵教便向东山老,谁知是个中人。
莫怪年来,倦寻城市,嫌我性情真。
如今田野谩抛春。红雨掩衡门。
懒读诗书,欠伸扶杖,几案任生尘。
纵教便向东山老,谁知是个中人。
莫怪年来,倦寻城市,嫌我性情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少年游·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厌倦城市喧嚣的心态。首句“如今田野谩抛春”描绘了诗人对春天田野的闲置,暗示了他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接下来的“红雨掩衡门”以“红雨”喻落花,形象地写出春天的凋零,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
“懒读诗书,欠伸扶杖,几案任生尘”描绘了诗人慵懒的生活状态,读书无心,连日常的打扫都懒于顾及,反映出他对世事的淡漠和内心的疲惫。诗人自嘲即使想归隐东山,恐怕也没有人能理解他的心境。
最后三句“纵教便向东山老,谁知是个中人。莫怪年来,倦寻城市,嫌我性情真”,诗人直接表达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己真实性格的袒露,不愿迎合世俗,宁愿保持那份未经雕琢的真性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生活的厌倦,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真实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