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心亭北入松门,别有山房临水源。
瓷铫筠炉俱恰当,试泉悦性且温存。
低枝竹解尘踪扫,弹舌禽能佛偈翻。
小坐已欣诸虑静,一声定磬隔云垣。
洗心亭北入松门,别有山房临水源。
瓷铫筠炉俱恰当,试泉悦性且温存。
低枝竹解尘踪扫,弹舌禽能佛偈翻。
小坐已欣诸虑静,一声定磬隔云垣。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雅致的山中居所,名为“试泉悦性山房”。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房周边的自然景观与生活情调。
首先,“洗心亭北入松门”,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仿佛步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别有山房临水源”,进一步点明了山房的位置,傍水而建,与自然融为一体。
“瓷铫筠炉俱恰当”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山房内陈设的雅致,瓷器与竹制器具相得益彰,体现了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试泉悦性且温存”则表达了在品茗或泡茶时,与泉水的亲密接触带来的愉悦与内心的宁静。
“低枝竹解尘踪扫,弹舌禽能佛偈翻”两句,通过竹枝与鸟儿的活动,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纯净,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带来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最后,“小坐已欣诸虑静,一声定磬隔云垣”收尾,诗人坐在山房中,享受着片刻的宁静,内心的各种杂念都得到了平息,仿佛远处传来的一声定磬,将这份宁静传递得更远,更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山房环境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美好愿望。
浩浩东海滨,清晖霭一庐。
主人手种树,参天仰扶疏。
当阶芍药花,娟娟表春馀。
有楼书插架,十万琳琅如。
主人朝盥罢,竟日何为娱。
掩书即作字,辍笔还读书。
黾勉日不暇,岁月忘居诸。
庭芜日夜深,足不至门闾。
独乐岂真乐,乾坤极疮痡。
斯人著此间,天意终何如。
我朝圣相承,群生浴重熙。
世臣近日月,稠叠雨露滋。
故事重翰林,清贵殊曹司。
封赠皆极荣,匪计秩高卑。
太傅绍明德,生及中兴时。
早抒大手笔,晚为帝者师。
感兹陵谷迁,弥深追远思。
紫诰炳鸾回,卷尾徵题词。
肃肃忠孝质,凛凛万代规。
世有受恩重,美新寿期颐。
旧雨附昌奴,自诡羊裘披。
公然肆谤诽,披猖无不为。
吠尧即尧犬,媚桀桀岂知。
视此等薰莸,相背万里驰。
分当鸟雀逐,义正春秋辞。
人皆有所生,令名傥思贻。
四万八千偈澜翻,浩若大海难穷源。
黄梅为示第一义,直證惟有金刚禅。
寸心合尖无所住,无缝之塔生双肩。
太君精持数十载,揽揆止杀仁孤寒。
铨衡居士报阿母,镌经建塔长生砖。
光华七级出三界,燉煌遗迹昭诚悬。
非经非塔非庄严,阿母口唪生青莲。
以诸花香散慈雨,广覆大地兜罗绵。
方今枭豺塞六合,佛救不得悲沉渊。
铁围山高几千丈,业力陷入无中坚。
愿揭斯义告来者,悲忏涕泣为洗湔。
誓承宏恩度万劫,心与母寿无穷年。
小人持经为母病,冀仗经力回人天。
心同愿微窃仰止,感动欢喜交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