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王遗迹付飞烟,收拾流传几历年。
后戴别分曲台传,皇熊初为郑公笺。
欲将宋椠填遗字,更拟唐碑校昔贤。
却怪后人轻正义,卫陈俗说竞纷然。
圣王遗迹付飞烟,收拾流传几历年。
后戴别分曲台传,皇熊初为郑公笺。
欲将宋椠填遗字,更拟唐碑校昔贤。
却怪后人轻正义,卫陈俗说竞纷然。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王懋竑所作的《校礼记注》中的片段,主要通过对圣王遗迹的感慨和对古代文献的考订,表达了对历史传承与学术严谨性的重视。首句“圣王遗迹付飞烟”描绘了历史长河中,昔日辉煌的遗迹如烟云般消散,暗示着岁月的无情流逝。次句“收拾流传几历年”则强调了这些文献历经漫长时光得以保存和流传的不易。
接下来,“后戴别分曲台传,皇熊初为郑公笺”具体描述了礼记注这类典籍的版本变迁,从不同的传承者手中逐渐发展和完善,如“曲台传”和“郑公笺”。诗人想要通过“欲将宋椠填遗字,更拟唐碑校昔贤”来表达自己校勘古籍的决心,希望通过宋版和唐碑来纠正可能存在的遗漏或错误,以接近先贤的原意。
最后两句“却怪后人轻正义,卫陈俗说竞纷然”,诗人批评后世之人对于学术研究轻视严谨,热衷于传播未经核实的流俗说法,这与他严谨治学的态度形成了对比。整首诗寓含了对历史研究的敬重和对学术真实性的坚守。
鹤驭来时,长占定、一年清绝。
九万里、纤云收尽,帝青空阔。
月露偏为丹桂地,风霜欲放黄花节。
听玉笙、缥缈度缑山,吹初彻。曾直把,龙鳞批。
曾戏取,鲸牙拔。向绛河濯足,咸池晞发。
俗子底量吾辈事,天仙不在臞儒列。
世岂无、瑶草与蟠桃,堪攀掇。
百华照晓岁更初,黼座当中列辟趋。
舞蹈三回严赞唱,虔恭百拜听传呼。
麾旗簇仗朝仪肃,韎韐班庭远意孚。
元会五逢叨侍从,欲陈嘉颂愧才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