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万貔貅佩玉麟,内防天堑外边尘。
昔尝以处范韩老,今奈何可许史亲。
孤士但知怒螳臂,先皇不罪批龙鳞。
此身只合山阴住,长作陵边洒扫人。
拥万貔貅佩玉麟,内防天堑外边尘。
昔尝以处范韩老,今奈何可许史亲。
孤士但知怒螳臂,先皇不罪批龙鳞。
此身只合山阴住,长作陵边洒扫人。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属于其《耆志十首》的第二首。诗中充满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以及个人的无力感。
“拥万貔貅佩玉麟”,这里借用了古代帝王穿戴珍贵服饰的形象,来形容诗人内心的高洁与坚守。"内防天堑外边尘"则表达了一种自我约束和对外部污秽的排斥。
接着,“昔尝以处范韩老”,这里提到了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如范仲淹、韩愈等,他们曾经在诗人心中占据了崇高的地位。"今奈何可许史亲"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失望,觉得无法再像过去那样信任和依赖某些政治人物。
"孤士但知怒螳臂"中的“孤士”指的是无依无靠、独自一人坚持正义之士,而“怒螳臂”则是比喻孤立无援的样子。"先皇不罪批龙鳞"这里的“先皇”可能是指过去的贤明君主,而“批龙鳞”则是一种无法触及或批评高深莫测事物的形象。
最后,“此身只合山阴住,长作陵边洒扫人”,诗人表达了想要远离尘世,隐居山中,只为了能够守护先人的陵墓,不愿意再参与现实世界的纷争。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当时社会政治的失望情绪。
坐久灯花开尽,暗惊风叶,初报霜寒。
冉冉年华催暮,颜色非丹。
搅回肠、蛩吟似织,留恨意、月彩如摊。惨无欢。
篆烟萦素,空转雕盘。何难。
别来几日,信沈鱼鸟,情满关山。
耳边依约,常记巧语绵蛮。
聚愁窠、蜂房未密,倾泪眼、海水犹悭。
奄更阑,渐移银汉,低泛帘颜。
架空作屋才容膝,中有道人能湛然。
门外红尘虽扰扰,枕边清梦自翩翩。
君如海燕时须到,我似江鸥日又迁。
回首石桥桥上月,与谁同赏第三年。
我家城中烟云乡,秋风晴日千桂香。
交游半是渔樵郎,门前水深通潮江。
和诗到此推砚牍,必不能教鬼神哭。
何如且向桂花中,快泻鹅黄入杯玉。
去年试君当夏初,知君直气非狂夫。
平生批龙编虎须,千言万言长短书。
诚斋许人以文字,须待其人有馀味。
君今莫问且速来,不醉明朝花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