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台近瞰中峰,西涧招提万树松。
岂有支公谈白马,杖藜吾自听山钟。
仙人台近瞰中峰,西涧招提万树松。
岂有支公谈白马,杖藜吾自听山钟。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林寺院景象。首句“仙人台近瞰中峰”,以仙人台为视角,俯瞰中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西涧招提万树松”一句,将视线转向西涧旁的寺庙,四周松树环绕,增添了几分清幽与神秘。
“岂有支公谈白马”一句,巧妙地引用了佛教故事中的典故,暗示了寺庙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同时也表达了对高僧支遁的敬仰之情。最后,“杖藜吾自听山钟”则以诗人自述的方式,展现了他独自漫步山间,聆听寺庙钟声的情景,既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也流露出对自然与宗教和谐共存的美好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典故运用,构建了一个充满禅意与自然美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和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