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沐披来卷,焚香道主臣。
误蒙玉堂老,垂顾草庐人。
帝所闻韶奏,朝廷掌制纶。
属请长孺告,肯逐子云贫。
公伫登翘馆,吾惟钓富春。
骨将埋冢墓,心敢望陶钧。
百岁倒七指,万形归一尘。
庄生真浪语,岂有八千椿。
斋沐披来卷,焚香道主臣。
误蒙玉堂老,垂顾草庐人。
帝所闻韶奏,朝廷掌制纶。
属请长孺告,肯逐子云贫。
公伫登翘馆,吾惟钓富春。
骨将埋冢墓,心敢望陶钧。
百岁倒七指,万形归一尘。
庄生真浪语,岂有八千椿。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次韵张师道庆予七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老年时期对人生和自然的一种超然与寄托。
“斋沐披来卷,焚香道主臣。” 这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静室中沐浴更衣,然后焚香礼佛的场景,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清净的心境。"误蒙玉堂老,垂顾草庐人。" 则是说作者自己年迈被误认为是位高贵的长者,而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生活在简陋的茅庐之中。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
"帝所闻韶奏,朝廷掌制纶。" 这里借用古代帝王听韶乐、掌握政权的典故,暗示作者虽然身处下层,但心怀天下之志。"属请长孺告,肯逐子云贫。" 则是说作者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愿望传达给年幼者,并且愿意追随那些志向远大却生活困顿的人。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和智慧的尊重,以及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关注。
"公伫登翘馆,吾惟钓富春。" 这里“翘馆”可能指的是书房或藏书之所,而“我惟钓富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和文学的追求。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对于学问与文化传承的重视。
"骨将埋冢墓,心敢望陶钧。" 这句话表明作者对自己身后事的淡然态度,同时“心敢望陶钧”则是说尽管身体将要归于尘土,但心中仍怀抱着成为像陶渊明这样的高洁之士的愿景。这两句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有限和精神追求的深刻认识。
"百岁倒七指,万形归一尘。" 这句话通过“百岁倒七指”比喻时间的流逝,以及“万形归一尘”表达了万物终将回归于尘土的哲理,进一步强调了生命无常和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主题。
最后,“庄生真浪语,岂有八千椿。” 这里借用庄周的思想,说其言论如同无根之木,不可捉摸。"岂有八千椿" 则是说难道真的存在着像传说中的八千岁的神木一样长寿的事物吗?这两句通过质疑,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和时间的一种超脱态度。
整首诗通过多重意象与哲理思考,将个人生活的平淡与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感悟相结合,展现了一位老年学者面对生老病死的从容与智慧。
尽日凭高步台阁,意气飘然摆羁缚。
灵踪绝迹万千状,群玉排青插寥廓。
点头巨石势欲动,突立试剑峭如削。
剑池在岭不惮浚,造化神工巧镌凿。
寒湫耿耿浸云根,大旱烧云源不涸。
跳珠喷激莹无痕,百斛珠玑缀疏箔。
丹青妙手画不到,一点尘埃无处著。
僧居占尽佳山景,楼殿高低半丹雘。
午斋寂寂山风幽,续断风摇四檐铎。
始疑东海转鳌背,蓬莱弱流在西角。
千岩万壑看不厌,自谓它山尽糟粕。
我来因作神仙尉,得舍尘寰少盘礴。
不因仙客为先容,争得看山这一脚。
乃知世俗徒扰扰,不若甘心处恬薄。
长啸拂衣归去来,旧山亦有云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