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宫词·其一》
《宫词·其一》全文
宋 / 杨皇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瑞日曈眬散晓红,乾元万国佩丁东。

紫宸北使班才退,百辟同趋德寿宫。

(0)
注释
瑞日:吉祥的太阳。
曈眬:朦胧,尚未完全明亮。
晓红:清晨的红霞。
乾元:指国家的元气或盛世。
万国:全国各地。
佩丁东:佩戴吉祥饰物,丁东可能象征钟声或庆典的热闹。
紫宸:皇宫中的紫色正殿。
北使:北方来的使者。
班才退:刚刚完成仪式退下。
百辟:百官,古代对官员的统称。
德寿宫:皇帝的宫殿,这里指代皇帝。
翻译
明亮的太阳驱散了清晨的红霞,
全国上下佩戴着吉祥的饰品庆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庆典活动,通过对光彩夺目的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皇宫的繁华与隆重。"瑞日曈眬散晓红"一句,用“瑞日”指代皇帝,形容朝阳初升之际,天气明朗而又温暖,预示着吉祥和好运,而“曈眬”则是形容光线柔和的词汇。整句话营造出一种神圣与喜悦并存的氛围。

"乾元万国佩丁东"一句中,“乾元”通常指代皇帝,意味着至高无上的权威,而“万国”则是对臣服国家的泛称,这里表示天下太平,各国皆来朝贺。"佩丁东"形容的是随行官员或使节携带的印信和证章,以及他们严肃的队列走向东方,象征着权力的传达与执行。

"紫宸北使班才退"一句,“紫宸”是对皇帝居所的美称,而“北使”则可能指代北来的使节。"班才退"表明这些官员或使节们完成了他们的任务,正在有序地退出。

最后一句"百辟同趋德寿宫"中,“百辟”意指众多朝臣,而“同趋”则形容他们一起行动。"德寿宫"应是皇帝居住或举行仪式的地方,这里表明这些朝臣们都前往那里去庆祝某个盛大的节日或活动,象征着君臣和谐、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整首诗通过对光彩夺目的场景描绘,以及对权力传达与执行的描述,展现了皇宫中的一次盛大而隆重的庆典。

作者介绍

杨皇后
朝代:宋

(1162—1233)会稽人。宁宗后。少以姿容入官,失其姓氏,后有杨次山者,自称其兄,遂姓杨。累进贵妃,与曹美人俱有宠。韩皇后死,韩侂胄劝立曹美人,宁宗不听。嘉泰二年立杨为皇后。因深恨侂胄,后指使次山与史弥远谋杀之。宁宗死,弥远谋废皇子赵竑而立成国公赵昀,杨后无奈,矫诏废竑而立昀,是为理宗。尊为皇太后,同听政。次年撤帘。卒谥恭圣仁烈。
猜你喜欢

登城西南楼

巨丽表兹地,登高怀故都。

湖山纷若带,楼馆缀成图。

写月犹张乐,飞花未泊舻。

从来歌舞处,愁杀夜啼乌。

(0)

金山

百折回孤岛,中流起四禅。

花台承宝雾,香涧泻珠泉。

鼋解迎僧梵,狮尝护佛筵。

宁知潮与月,并可悟慈缘。

(0)

闻熊叔仁疾

闻有悲秋客,秋来属病身。

还丹思海岳,行药傍城闉。

休沐违朝谒,焚香了性真。

欲知消渴处,惟是著书频。

(0)

送阮将军北上

阮侯才气何翩翩,少年志欲图凌烟。

屏居一自蓝田后,绿沈久卧苍苔前。

祗知屈宋工题赋,翻笑孙吴用兵误。

种瓜聊傍东陵门,射虎忘却南山路。

君不见老骥虽伏枥,长怀千里途。

李陵不归岂国士,魏尚复起诚丈夫。

我有美酒倾玉壶,饮君愿奋千金躯,功名会可收桑榆。

(0)

默游园歌赠李侍御

汉武雄图歌㡳定,西京得人号全盛。

萧朱结绶羡同升,王贡弹冠许相庆。

建安才子数应徐,陈阮同时托后车。

清秋飞盖追随夜,良燕哀筝润耳馀。

我明中兴逢圣主,海内贤豪尽罗取。

尚书门下期不来,宰相阁东延始聚。

共知旧事已更新,谁谓今人莫如古。

李君文藻玉堂才,晚乘骢马入兰台。

忽看西狩从游日,正值南闽奉使回。

止辇故乡宸眷久,召君立拜荆门守。

后宫惯是妒蛾眉,满朝况易倾蝇口。

拂衣一朝辞楚关,思君万里望苍山。

可怜素发俱凋尽,且喜清扬得再攀。

柱下园居守渊默,邀我开尊坐泉石。

屈指交游半不存,灰心勋业都堪释。

愧我蓬飘空岁年,微官瓠落尚风烟。

因君欲谒多罗偈,出却人间烦恼缘。

(0)

石河将军歌

将军书剑学俱成,百战长驱亦惯经。

羽角时时持候月,旄头夜夜起看星。

曾宣威武惊巴檄,欲树功名向北庭。

一朝解甲承平后,万事投壶饮美酒。

但教开径抚孤松,谁复行营劳细柳。

道家多忌古来知,陇西难封数本奇。

为问蓝田屏居日,何如锦里赋归时。

石河遥通古城北,少陵草堂犹自识。

旧说雄称白马间,今来翻卧青羊侧。

郎君文藻子渊流,耻居纨裤汉廷游。

丹凤俄传貤宠诏,貂蝉还见出兜鍪。

衔恩正值古稀年,称觞献寿石河边。

河水长流石长在,无须辟谷访神仙。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