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亦千里,君行入郢烟。
僧庐衡岳雨,骚客洞庭船。
雁气初沈日,鸥容尽写天。
江蓠应可撷,把酒听哀弦。
楚国亦千里,君行入郢烟。
僧庐衡岳雨,骚客洞庭船。
雁气初沈日,鸥容尽写天。
江蓠应可撷,把酒听哀弦。
这首《送张君明入楚》是明代诗人屠隆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进入楚地的情景与沿途的景色。
首句“楚国亦千里,君行入郢烟”,开篇即以楚国之广阔与深远,以及友人即将踏入的神秘之地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壮阔而略带离愁的氛围。接着,“僧庐衡岳雨,骚客洞庭船”两句,将送别的场景与历史人物相联系,衡山的雨、洞庭湖上的船只,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含着对友人此行的深沉寓意,仿佛在说,无论是古代的文人骚客还是今日的旅人,都将在自然与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雁气初沈日,鸥容尽写天”描绘了一幅日落时分,大雁归巢,鸥鸟翱翔于天际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也隐喻了友人旅程的开始,如同大雁与鸥鸟一样,向着未知的方向展翅高飞。最后,“江蓠应可撷,把酒听哀弦”则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希望友人在旅途中能够找到心灵的慰藉,无论是采摘江边的香草,还是举杯对饮,都能听到内心深处的音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情感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不仅展现了送别的情景,更蕴含了对友情、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山中老人久不见,忽然遇我清溪滨。
手把幽蕙数十本,清香袭袭侵衣巾。
向来我曾著数语,定是久闇蛛蝥尘。
老人详说种蕙法,泥酥沙软水力平。
乱山深处少人迹,敛藏不耀席上珍。
即今得登君子堂,蔼然能被天地仁。
小盆别种山荷叶,种时近水开晚春。
青青之色亭亭立,似与巴豆为弟兄。
不然太华山头种,小变厥初翻样新。
草木至微同是性,出处一异亏本真。
老人前身恐是郭,随缘衣饭甘淡泊。
尔雅读书吾未能,聊为老人书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