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人相触误,彼骂必从饶。
喻若园中匪,由如得雨浇。
恶人相触误,彼骂必从饶。
喻若园中匪,由如得雨浇。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梵志的《题阙》系列之五十二。王梵志的诗歌以通俗易懂、寓言式的风格著称,常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恶人相触误,彼骂必从饶”这两句,描绘了在人际交往中,有时因为误解或冲动而引发的冲突。即使对方出言不逊,自己也应选择宽容和忍让,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这种态度如同在干旱的园地得到雨水滋润一般,能够滋养心灵,促进和谐。
“喻若园中匪,由如得雨浇。” 这两句诗将宽容比作干旱土地得到雨水的滋润,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宽容待人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它不仅比喻了在人际关系中,宽容能化解冲突,带来和谐,同时也暗示了个人内心的修养与成长,如同植物在雨水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一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在面对他人过错时,应持有宽容之心的重要性和价值,体现了王梵志诗歌中普遍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教化。
绣旗扬扬出朱仙,中原王气熄更然。
敌军万骑鸣归鞭,故宫遗庙在眼前,奈何忽有金牌宣。
金牌宣,事甚迫。将之南,将之北,南为吾君北社稷。
敢言君重社稷轻,彼奸在侧方经营。
社稷无功君有罪,到头两事恶乎成。
岳将军,决南行。南行即就死,死不愧臣子。
识面二十年,登临才半次。
濡雨出层岚,未曾留一字。
青山笑主人,何事近相易。
墨潘汗巉岏,数尽他家事。
主人忽沉想,为君搆幽丽。
兀然三四峰,反覆无可记。
孱陵一万家,家家立生翠。
倍远倍高寒,淡冶如秋睡。
昔我登郡楼,微芒见葱髻。
越三峡而南,千里尽平地。
见培塿则喜,何况发姿媚。
见色不见山,此是山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