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半红桥路。是曾孙、几尘夙幸,此生奇遇。
天上人间同宴集,仙乐风飘处处。
遍纷郁、非烟非雾。
光近玉皇颜咫尺,共欢呼、鳌抃霞觞举。
高会散,碧云暮。至今瑞鹤犹能舞。
几千年、同亭祠下,赛神箫鼓。
再拜乞灵三奠酒,小驻霓旌容与。
半隐约、如传好语。
为送维鱼来入梦,向龙潭、时洒纷纷雨。
齐和曲,踏歌去。
秋半红桥路。是曾孙、几尘夙幸,此生奇遇。
天上人间同宴集,仙乐风飘处处。
遍纷郁、非烟非雾。
光近玉皇颜咫尺,共欢呼、鳌抃霞觞举。
高会散,碧云暮。至今瑞鹤犹能舞。
几千年、同亭祠下,赛神箫鼓。
再拜乞灵三奠酒,小驻霓旌容与。
半隐约、如传好语。
为送维鱼来入梦,向龙潭、时洒纷纷雨。
齐和曲,踏歌去。
这首元代郑黻的《金缕曲》描绘了一幅秋日红桥边的奇幻景象。诗人以个人的际遇为背景,将现实与仙境相融合,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秋半红桥路"点明了季节和地点,"几尘夙幸,此生奇遇"表达了诗人对此次邂逅的珍视。"天上人间同宴集,仙乐风飘处处"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营造出神仙聚会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与神仙共饮、欢庆的场景,"光近玉皇颜咫尺"形象地描绘了与天帝的亲近,"鳌抃霞觞举"则象征着盛宴的高潮。"高会散,碧云暮"暗示了盛会的结束,但美好记忆犹在。
下半部分,诗人回忆起祠庙中的祭祀活动,"至今瑞鹤犹能舞"延续了神话色彩,"赛神箫鼓"增添了热闹气氛。"再拜乞灵三奠酒"表达了虔诚的祈愿,"小驻霓旌容与"则展现了神仙的恩赐。最后,诗人想象自己能通过梦境与龙潭沟通,"为送维鱼来入梦",并期待着神灵的庇佑,"向龙潭、时洒纷纷雨"。
整首词以仙凡交融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神秘力量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感恩,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仰。"齐和曲,踏歌去"以欢快的节奏收尾,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