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霞振奇人,矫如六尺骢。
丽文副夙业,艺能复旁通。
篆刻诗书画,造微靡不工。
当年聚辇下,逐队尘蒙蒙。
颠倒狎群辈,悲歌燕帝空。
国敝出视学,腾声齐祝融。
救时务变法,灌输破瞆聋。
余亦侍持节,亲睹造士功。
麓山临饯席,啼眼迎霜枫。
一别殉翻覆,茹君万恨终。
石侯辑遗札,印迹留蔫红。
爱才极诱诫,悃愊探无穷。
相知愧未尽,信有研经风。
且征石侯贤,缄髓气谊隆。
湖楼灯火寂,梦痕挂残丛。
怀贤哀窈窕,易代摅孤忠。
建霞振奇人,矫如六尺骢。
丽文副夙业,艺能复旁通。
篆刻诗书画,造微靡不工。
当年聚辇下,逐队尘蒙蒙。
颠倒狎群辈,悲歌燕帝空。
国敝出视学,腾声齐祝融。
救时务变法,灌输破瞆聋。
余亦侍持节,亲睹造士功。
麓山临饯席,啼眼迎霜枫。
一别殉翻覆,茹君万恨终。
石侯辑遗札,印迹留蔫红。
爱才极诱诫,悃愊探无穷。
相知愧未尽,信有研经风。
且征石侯贤,缄髓气谊隆。
湖楼灯火寂,梦痕挂残丛。
怀贤哀窈窕,易代摅孤忠。
这首诗是陈三立为纪念其师江建霞(石醉六)所作,通过对江建霞的描绘,展现了他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人格。首句“建霞振奇人”赞扬了江建霞的非凡气质,接下来描述了他的多才多艺,从篆刻到诗书画无所不能。他在京城的繁华中,曾与众人共度,但内心却充满悲歌,对国家命运深感忧虑。
江建霞出京视学,以改革救世,他的影响力如同祝融般炽热。陈三立自己也曾亲历其师的改革之功,见证了江建霞的卓著成就。在分别之际,他们的情感深厚,江建霞的离世让陈三立满怀哀痛。石侯(江建霞)遗留的墨迹,成为他们友谊的见证,陈三立对其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诗中提到江建霞对人才的热爱和教诲,以及陈三立未能充分了解其师的遗憾,表达了他对江建霞学问深厚的敬意。最后,诗人以湖楼夜景和梦境寄托对故人的思念,感叹时代变迁,江建霞的忠诚和才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显得更加珍贵。整首诗情感真挚,对人物形象刻画生动,体现了陈三立对师恩的深深怀念。
鲜鲜篱中槿,朝开夕旋落。
菊生丛莽间,严霜耀众萼。
所以君子交,常使情谊渥。
鸣禽思蔚林,纵鱼慕浚壑。
雅趣固其然,庸俗讵能度。
咏歌有遗音,丝竹非至乐。
来辕慰幽屏,返旆望冥漠。
重期琚瑀临,岂叹云汉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