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尹惺麓参知阅兵海上四首·其一》
《赠尹惺麓参知阅兵海上四首·其一》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时艰岂复诫垂堂,缓带临戎此破荒。

幕有芙蓉开下濑,营开细柳列艅艎。

移将壁垒从夔子,争遣芄蒲点谷王。

元老壮猷文武宪,先声今巳至扶桑。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的《赠尹惺麓参知阅兵海上四首》的第一首。诗中描绘了在艰难时期,尹惺麓参知在海上阅兵的情景,展现了其临危不乱、指挥若定的英姿。

首句“时艰岂复诫垂堂”,以“时艰”开篇,点明了当时局势的严峻,暗示了尹惺麓参知在此背景下进行阅兵的不易与重要性。“岂复诫垂堂”借用成语“戒之在色,勿忘垂堂”,意指在困难时刻,不应再提醒人们避免危险,而是要勇敢面对挑战。

接着,“缓带临戎此破荒”一句,描述了尹惺麓参知身着轻松的便装,却能从容应对军事行动,显示出他的智慧与决断力。这里的“破荒”既可理解为开创先例,也可解读为打破常规,展现出他在军事上的创新精神。

“幕有芙蓉开下濑,营开细柳列艅艎”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场景描写,将阅兵现场比作盛开的芙蓉花和排列整齐的细柳,以及划过水面的艅艎船,营造出壮观而和谐的画面感,同时也寓意着军队的精锐与纪律。

“移将壁垒从夔子,争遣芄蒲点谷王”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尹惺麓参知的军事策略与布局,他如同移动壁垒般灵活调整战术,确保了军队的战斗力和战略优势。同时,通过“芄蒲点谷王”的形象,暗示了他对敌方的精准打击和控制,展现了其高超的军事才能。

最后,“元老壮猷文武宪,先声今巳至扶桑”两句,赞扬了尹惺麓参知作为元老级人物,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出卓越的才能,还体现了文武双全的风范。同时,通过“先声”和“至扶桑”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与影响已经超越了地域界限,达到了深远的影响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尹惺麓参知阅兵场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魅力,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对军事力量和国家安全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送邓舍人将漕西淮用舍人坐上诗韵·其一

西湖烟柳胜阳关,遮断淮南大小山。

诗好固应倾座上,酒行犹喜到花间。

君王纳谏宁容去,风雨愁予岂坐悭。

未用疾驱催上道,锋车有诏径须还。

(0)

学录李诗翁以诗访予于乳溪之上且求县学积俸偶值窘匮恨不能满其意漫以数语送之第饥来不堪煮耳

二月江南花气昏,锦囊诗话喜重温。

百篇换去东湖骨,一醉招来北海魂。

投老黄尘真左计,半生青眼向谁论。

学宫乞俸能多少,骥子怜渠蚤候门。

(0)

和总管姜知阁

下笔梅山漫不休,诗筒倏寄置书邮。

分符我亦惭铜虎,问俗人谁忍佩牛。

已洗圜扉亡久系,更教彩棒息群偷。

年来况是催科拙,聚敛平生笑冉求。

(0)

诸公妓饮问政堂有诮予不来者借韵呈司户同志·其二

生涯冷淡我胡然,客里空囊愧一钱。

已负酒杯同笑语,彊排诗句斗清妍。

官閒祇起樊笼叹,内热真犹膏火煎。

试问聚蚊成一饷,何如高枕梦游仙。

(0)

玉溪梅株柯殊绝宣和间用事者尝图以进竟不报今乃弃置蔬畦摧折憔悴有可怜之态昨陪诸公往观共叹其不遇且约盛开时携壶酒为醉赏之适因循又不果因用韵吊之

玉溪得得探芳期,孤负诗人尽醉归。

消息向来空驿使,画图老去惜明妃。

香魂月堕惊春梦,翠袖天寒怯暮晖。

蜂蝶卑凡浑省识,良迷桃李趁狂飞。

(0)

正卿不见累日闻十二日与郑丈舍人游何山书此为寄

剩欲从公朝暮閒,一溪留我未容还。

极思谈笑三秋隔,相望林泉数里间。

诗绝一时同郑老,书堂终日憩何山。

报来定有吴门信,快矣黄嘉明月湾。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