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跣足下层峦,大笑渔翁溪上寒。
山色横担廛市去,家家门底透长安。
樵夫跣足下层峦,大笑渔翁溪上寒。
山色横担廛市去,家家门底透长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句“樵夫跣足下层峦”,描绘了樵夫赤脚行走于山间小路的情景,表现了劳动者的朴实与勤劳。这里的“跣足”即赤脚,“层峦”则指层层叠叠的山峰,形象地展示了山地的险峻和樵夫的劳作环境。
次句“大笑渔翁溪上寒”,转而描写渔翁在溪边的场景,通过“大笑”二字,不仅表现了渔翁的乐观态度,也暗示了他可能在寒冷的溪边找到了某种乐趣或满足感。这一句通过对比樵夫与渔翁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不同职业者面对自然时的不同心境。
第三句“山色横担廛市去”,描绘了山色横跨城市,仿佛将城市担在肩上的景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这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山色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一句“家家门底透长安”,则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长安”通常被视为古代中国的首都,象征着繁华与富裕。诗句意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城市的繁荣,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生活的赞美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巉巉小山石,数峰对窊亭。
窊石堪为樽,状类不可名。
巡回数尺间,如见小蓬瀛。
尊中酒初涨,始有岛屿生。
岂无日观峰,直下临沧溟。
爱之不觉醉,醉卧还自醒。
醒醉在尊畔,始为吾性情。
若以形胜论,坐隅临郡城。
平湖近阶砌,近山复青青。
异木几十株,林条冒檐楹。
盘根满石上,皆作龙蛇形。
酒堂贮酿器,户牖皆罂瓶。
此尊可常满,谁是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