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因诗赋垂,家在薜萝丛。
茅屋千帆过,星槎一水通。
烟含堤柳翠,波映夕阳红。
堪比扬雄宅,爰清爰静同。
名因诗赋垂,家在薜萝丛。
茅屋千帆过,星槎一水通。
烟含堤柳翠,波映夕阳红。
堪比扬雄宅,爰清爰静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人以“名因诗赋垂”开篇,巧妙地将陈叔阳的名声与他的诗歌才华联系起来,暗示了陈叔阳通过文学作品留下了不朽的名声。接着,“家在薜萝丛”一句,运用了典型的隐逸意象,薜萝象征着隐居者的朴素生活和高洁品质,展现了陈叔阳居住环境的自然与雅致。
“茅屋千帆过,星槎一水通”两句,通过动态与静态的对比,描绘了水乡的繁忙与宁静共存的景象。千帆过境,星槎往来,展现了水道的繁忙与活力,而“一水通”则强调了水道的连贯性和便利性,仿佛是连接外界与隐居之所的桥梁。
“烟含堤柳翠,波映夕阳红”则是对水乡傍晚景色的细腻描绘。烟雾缭绕中,堤岸上的柳树显得更加翠绿,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呈现出一片绚烂的红色。这两句不仅色彩鲜明,而且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画面感。
最后,“堪比扬雄宅,爰清爰静同”将陈叔阳的居所与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的居所相提并论,赞美其环境的清幽与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陈叔阳生活情趣和精神境界的高度赞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叔阳生活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其生活的雅致与宁静,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敛吴云,翠奁推上红晴。
渺澄流、鳞光寒碎,远峰螺绀低凝。
杏香引、画船影湿,柳阴趁、骄马蹄轻。
桥限宽平,堤横南北,去来人入绣围行。
渐际晚,梅妆游困,十里曳歌声。
苍烟润,飞鸦妒春,一梦催醒。
认名园、当时宴幸,缆痕犹在危亭。
露花浓、静迎直砌,雾藓冷、淡护飞甍。
几对东风,留连丽景,年□□老越山青。
夜深月、照人依旧,何处最关情。
欢娱地,星移世换,客恨还盈。
休羡莺花,春富贵、韶光九十。
最好是、清秋时候,人间何夕。
天上紫云车趣驾,殿中青鸟音传实。
正女牛、南极一齐明,光相敌。诗在手,堂趋北。
染毫处,池翻黑。看回鸾飞诰,宠封新国。
福比箕畴兼备五,寿除彭祖千中一。
更好将、大衍数重推,来复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