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番君湖,风雨至夜半。
求济敢自必,苟安固所愿。
孤愁知无益,暂忍复永叹。
夜久忽自睡,倦极不知旦。
舟人呼我起,顺风不容缓。
半篙已湖心,一叶恰镜面。
仰见云衣开,侧视帆腹满。
天如琉璃钟,下覆水晶碗。
波光金汁泻,日影银柱贯。
康山杯中蛭,庐阜帆前幔。
豁然地无蒂,渺若海不岸。
是身若虚空,御气游汗漫。
初忧触危涛,不意拾奇观。
近岁六暄凉,此水三往返。
未涉每不宁,既济辄复玩。
游倦当自归,非为猿鹤怨。
泊舟番君湖,风雨至夜半。
求济敢自必,苟安固所愿。
孤愁知无益,暂忍复永叹。
夜久忽自睡,倦极不知旦。
舟人呼我起,顺风不容缓。
半篙已湖心,一叶恰镜面。
仰见云衣开,侧视帆腹满。
天如琉璃钟,下覆水晶碗。
波光金汁泻,日影银柱贯。
康山杯中蛭,庐阜帆前幔。
豁然地无蒂,渺若海不岸。
是身若虚空,御气游汗漫。
初忧触危涛,不意拾奇观。
近岁六暄凉,此水三往返。
未涉每不宁,既济辄复玩。
游倦当自归,非为猿鹤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鄱阳湖畔停泊舟船的经历。诗中充满了动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
“泊舟番君湖,风雨至夜半。”开篇即设定了一种孤独与不安的情绪,舟船在风雨中停靠在君子湖畔,夜色已深,给人一种萧索之感。
“求济敢自必,苟安固所愿。”诗人表达了对安全的渴望和坚定的信心,只要能够平安无事,就是最大的愿望。
“孤愁知无益,暂忍复永叹。”这里流露出一种悲凉的情感,对于自己目前的处境感到无奈,但又只能暂时忍耐着继续哀叹。
“夜久忽自睡,倦极不知旦。”疲惫交加之下,诗人不觉间便沉入梦乡,连时间的流逝都不知道。
“舟人呼我起,顺风不容缓。”被舟人唤醒后,发现风向已转,顺风而行不能有丝毫耽搁。
“半篙已湖心,一叶恰镜面。”诗中描绘了舟船已经驶入湖心,水面如同一面镜子一般平静。
接下来的几句:“仰见云衣开,侧视帆腹满。天如琉璃钟,下覆水晶碗。”更是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一个生动的画面。
“波光金汁泻,日影银柱贯。”这里则是对阳光、波光和日影进行描绘,色彩斑斓,给人以美的享受。
“康山杯中蛭,庐阜帆前幔。”诗人的视角转向远方,将自然景观与舟船的动态结合起来,增添了画面之中的层次感。
“豁然地无蒂,渺若海不岸。”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如同大海一般广阔,无边际,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是身若虚空,御气游汗漫。”诗人将自己的身体比喻为空空,似乎在强调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后面的几句:“初忧触危涛,不意拾奇观。近岁六暄凉,此水三往返。”则是对过去经历的回顾,以及对现在所处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最后,“未涉每不宁,既济辄复玩。游倦当自归,非为猿鹤怨。”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不安和对已过往事的反思,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归隐田园的愿望,这里并非是因为与世隔绝,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更通过精细的景物描写和对比,构建出一个既富有哲理又充满美感的艺术世界。
雄儿任气侠,声盖少年场。
借友行报怨,杀人租市旁。
吴刀鸣手中,利剑严秋霜。
腰间叉素戟,手持白头镶。
腾超如激电,回旋如流光。
奋击当手决,交尸自纵横。
宁为殇鬼雄,义不入圜墙。
生从命子游,死闻侠骨香。
身没心不徵,勇气加四方。
习习春阳,帝出乎震。天施地生,以应仲春。
思文圣皇,顺时秉仁。钦若灵则,饮御嘉宾。
洪恩普畅,庆乃众臣。其庆惟何,锡以帝祉。
肆觐群后,有客戾止。外纳要荒,内延卿士。
箫管咏德,八音咸理。凯乐饮酒,莫不宴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