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静春偏远,诗成兴转赊。
看山凭画阁,问竹过邻家。
摘翠閒惊鸟,烧烟晓煮茶。
无端双蛱蝶,绕袖错寻花。
昼静春偏远,诗成兴转赊。
看山凭画阁,问竹过邻家。
摘翠閒惊鸟,烧烟晓煮茶。
无端双蛱蝶,绕袖错寻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宁静的午后,在春意盎然的环境中创作诗歌的情景。首句“昼静春偏远”以静谧的白天和遥远的春意开篇,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诗成兴转赊”则表达了诗人创作时思绪渐深,兴趣愈发浓厚的状态。
“看山凭画阁,问竹过邻家”两句,通过“画阁”与“邻家”的细节,展现了诗人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融入了对周围环境的探索与好奇。诗人站在画阁之上,远眺山色,又穿过竹林,探访邻家,这种行为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热爱。
“摘翠闲惊鸟,烧烟晓煮茶”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片段。在翠绿的环境中,诗人轻巧地采摘着,不经意间惊动了栖息的鸟儿;清晨的炊烟中,他静静地煮着茶,享受着宁静的时光。这两句通过动作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无端双蛱蝶,绕袖错寻花”以蝴蝶围绕诗人的袖子寻找花朵为喻,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美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品味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阿骨打取阿疏城,按出虎源金号成。
混江赭马随鞭指,朔土黄龙次第平。
山北谁容辽假息,南侵岂俟宋渝盟。
乞买方图分道入,徽钦已驾北辕行。
立楚立齐仍册宋,熙炀继暴岂能撄。
吴山立马人何在,乌禄来燕众始生。
自璟及珣根渐拨,沙虎翻来铁木旌。
三十七辆和林道,五百馀人血泪盈。
当年宋室何如此,守绪辞汴合禁声。
蔡州枉就承麟烬,黑水空辜负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