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列岫》
《寄题列岫》全文
宋 / 陈文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面面青山不记名,想知宜雨亦宜晴。

去来自在云千叠,高下无多屋数楹。

晨诵昼弦俱乐事,春光秋月总诗情。

个中真乐谁能识,不问人间枯与荣。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ièxiù
sòng / chénwénwèi

miànmiànqīngshānmíngxiāngzhīqíng

láizàiyúnqiāndiégāoxiàduōshùyíng

chénsòngshūxiánshìchūnguāngqiūyuèzǒngshīqíng

zhōngzhēnshuínéngshíwènrénjiānróng

注释
面面:形容四面八方。
宜雨亦宜晴:既适合下雨又适合晴天。
去来自在:随意来去,不受拘束。
屋数楹:几座房屋。
昼弦:白天弹奏弦乐器。
个中真乐:其中真正的乐趣。
人间枯与荣:世间的兴衰荣辱。
翻译
满眼的青山默默无名,想来它们适宜下雨也适宜放晴。
云层千重万叠,来去自由,房屋高低错落,只有几间。
早晨吟诵诗文,白天弹奏弦乐,都是快乐的事情,无论是春天的阳光还是秋天的月色,都充满诗意。
这其中真正的乐趣,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我只关注内心的宁静,不关心世间的兴衰荣辱。
鉴赏

这首诗名为《寄题列岫》,是宋代诗人陈文蔚的作品。诗人以自然山水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自在的画面。首句“面面青山不记名”,写出了山峦连绵,无名无姓的自然之美,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次句“想知宜雨亦宜晴”则表达了山景随天气变化而展现出的不同风貌,无论是雨后清新还是晴日明媚,都让人心生喜爱。

第三句“去来自在云千叠”,通过描绘云雾缭绕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山的空灵与自由。接下来,“高下无多屋数楹”,寥寥几间房屋,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突显出生活的简朴与宁静。

“晨诵昼弦俱乐事”,诗人描述了清晨读书、白天弹琴的生活乐趣,这些日常活动充满了诗意。最后两句“春光秋月总诗情,个中真乐谁能识”,诗人感慨只有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才能领略到这种远离尘世喧嚣的自然之乐,不被世俗的荣辱所左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淡泊生活和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作者介绍
陈文蔚

陈文蔚
朝代:宋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桃叶渡

妾生如桃花,根叶相绸缪。

隔江唤欲渡,江阔使郎愁。

(0)

送邹司徒

达道黄山子,功成即引年。

思莼张翰兴,咏桂小山篇。

归老真仙分,先几合圣筌。

补天术未试,探日志空传。

梦泽深龙卧,荆门早凤旋。

异时延国老,诏下白云天。

(0)

新柳

东风细剪绿千条,惹得轻烟自昨朝。

曲曲乍描京兆笔,纤纤初学小蛮腰。

陌头走马娇难系,枝上啼莺怯未调。

最是送人添别恨,不堪攀折上河桥。

(0)

新秋四首·其四

门掩秋风正寥寥,荒原落日草萧萧。

猕猴趁月窥山果,鸟雀惊人下黍苗。

华屋珠帘娇白苧,疏灯角枕怯冰绡。

閒来偶渡前溪口,柳叶菱花一尺潮。

(0)

同王必渐言怀

江头木落雁初飞,客子伤心赋授衣。

乡梦不缘千里隔,浪游空说半生非。

云山是处堪招隐,尘海何年可息机。

漫向天涯愁极目,幽怀已负北山薇。

(0)

夏夜泛舟青溪得东字

千家隐隐夕阳中,一苇萧萧浦溆东。

疏树晴摇楼映水,断霞初散月当空。

花明子夜骄华烛,箫咽中流度冷风。

欲继清欢迟三五,芙蕖閒向酒杯红。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